每年時序入秋、嚴冬不遠時,就到了秋高氣爽的宜人氣候,不過對某些過敏兒與家長而言,「秋天」這個時節,卻一點也不宜人。因為夏天時,過敏的症狀通常較為輕微,所以大多數的家長會『自我感覺良好』,覺得我的孩子好了;但隨著秋天的到來,原本看似改善的過敏症狀,卻可能開始蠢蠢欲動,由病貓變成了猛虎直撲而來!這也是為何根據國內外的文獻研究,九到十月份是氣喘急性發作與住院率最高的月份了!所以通常有經驗的父母,就會開始擔憂,不知今年冬天該如何度過?絕大多數的過敏兒與天生體質的有關,並不一定會隨著年紀長大就完全根治。這類患者,即使是成人,往往到秋冬季節轉換就非常嚴重。主要是患者本來就有過敏體質,再接觸到外界的過敏原以及季節氣候的變化,容易一早醒來,就打個十幾個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引發氣喘而出現久咳、夜咳、運動咳、胸悶甚至喘到必須要看急診或住院。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容易在兩頰、頸部和四肢關節的屈側(關節的內側)開始又出現紅疹、搔癢的現象。
若以日常生活照護來看,可以分成幾個方面著手:                
呼吸道部份 -「注意保暖,多加衣服及戴口罩」
  預防冬季的鼻子過敏及氣喘,首要在「保暖」,有過敏體質的小孩,預防晨起時鼻塞,可於起床前先在被窩裡多加件衣物,起床前或起床後喝杯溫開水,甚至在枕頭下放一個口罩,一早起床就戴或是在冬天外出前先戴著口罩,都是為了預防冷空氣直接進入呼吸道,引起鼻過敏、鼻塞發作或氣管收縮。過敏的孩子,怕的是「溫差」,而不是「低溫」。台灣雖屬海島,冬天和季節變化時節,日夜溫差變化比較大,通常在清晨的時候最冷,中午的時候暖和,到了傍晚又開始變冷。所以要注意的是「溫差」而不是「低溫」。「低溫」的冬天,衣服當然要穿暖一點,但誘發過敏的,主要是進出室內外時所感覺的溫差。
床被衣物部份-「清洗日曬防塵蟎」
  枕頭、棉被、枕頭套、床墊、地毯、絨毛娃娃和窗簾易附有塵蟎,應經常清洗、日曬。大型的床單、被單等,最好一至兩週就清洗一次。清潔前可以攝氏55度C的溫熱水浸泡5~10分鐘,丟入洗衣機依一般洗衣程序清洗或在太陽下曝曬6個小時。除此之外,儘量挑選好清理的皮沙發;捨彈簧床墊而睡木板床;及選擇防蟎寢具,以降低塵蟎的存在。在換季時厚重的冬被及秋冬季衣物已經在櫥櫃裡悶了一整個春夏,拿出來蓋之前一定得要先清洗及曬過太陽。
皮膚部分-「加強保濕」 
        保持皮膚的濕度,是皮膚過敏患者在冬季預防性皮膚炎發作的重要步驟。室溫維持在攝氏24~28度左右,室內溼度則保持在55~65%。寶寶常修剪指甲,雙手保持清潔。嬰幼兒夜晚睡覺時,應戴長及手肘的棉質手套。冬天的洗澡水溫度不要太高,以免皮膚角質受到破壞。可讓寶寶穿著純棉或棉質的衣物,不穿不透氣、不吸汗的衣物。另外,毛衣類對肌膚敏感的寶寶通常也不適合。也不要讓寶寶穿太緊的衣服,有些寶寶會因為鬆緊帶的束縛及摩擦而出現肌膚搔癢的現象。清洗衣服時,要徹底將清潔劑沖洗乾淨。肌膚敏感的寶寶很怕汗水長時間停留在身上,不要讓寶寶經常因為穿太多而滿身大汗。平時玩耍流汗後,幫寶寶擦汗,並更換已汗濕的衣服。其是天氣乾冷時更要多塗抹一些保濕力佳的乳液,可減少肌膚出現乾癢搔抓的問題。出門時最應加強的部位其實是嘴唇,因為許多孩童覺得乾,就用口水去抿,當口水被蒸發時,反而會把嘴唇上殘留的水分一併帶走,導致嘴唇愈來愈乾,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塗護唇膏,有油脂才能留住水分。  
飲食方面-「注意飲食營養均衡」
         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即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減少食用油炸類、飲料等。至於一般被認為容易誘發食物過敏的海鮮、牛奶、蛋、瓜、花生、草莓等,應視過敏兒本身皮膚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狀況來調整,盡量能減少或不吃,以減少發作的次數。
外出與運動方面-「暖身與禦寒」
  提醒大家,感冒流行季節或空氣品質不好(如:空氣污染、香菸、汽車排放的廢氣)也是造成過敏的因子,最好減少外出,若ㄧ定要出門也請戴上口罩及做好禦寒的動作。氣喘過敏兒,則要避免在乾冷空氣下做劇烈運動,運動前一定要做足夠的暖身操10-15分鐘,是可以放心的去運動。
        總而言之,冬季兩大常見過敏症狀,包括:呼吸道的鼻子過敏、氣喘以及皮膚炎。提醒大家預防冬季過敏首要在保暖,其次在維持居家環境的整潔,減少接觸過敏原,而每天勤擦保濕乳液,則是避免冬季皮膚炎發生的重要因素。此外情緒好壞也是影響過敏的原因之一,所以平時應該建立孩子規律的生活習慣,特別是保持充足的睡眠,並讓孩子維持愉快的情緒。如果孩子出現明顯的過敏症狀時,應該就醫治療,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