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人來人往超音波檢查室外,親切的專科護理師呼喚正走向病房的我,擔憂著敘述一位目前在門診治療急需安寧團隊照護的病人,這是我和阿姨相遇的開始……。
癌症藥物治療與病情變化,讓阿姨身上佈滿了抓痕,腹水有如懷胎七月壓迫著;望著她骨瘦如材的身軀,坐在輪椅上微弱喘氣著。我陪著她在門診外等候女兒,阿姨笑笑著說:「她是被女兒從恆春接上台北,住院檢查治療期間,一個人住在病房,常被推到不同地方做檢查;心裡好害怕,搞不清黑夜或白天。如果不是女兒照顧,我可能是牆上被膜拜的祖先之一」。女兒表示:「害怕沒辦法照顧好媽媽,感到壓力與擔心,尤其是更換傷口」。我評估實際照護問題與需求,輕拍女兒手肯定她的辛苦,並提供安寧居家服務資訊,女兒同意接受服務。服務期間阿姨在家中病況平穩,傷口逐漸癒合,能做簡單活動;睡眠品質的不穩定,經由舒適護理與藥物調整達到症狀改善,與女兒共處維持一段心中期待的居家生活。
然而一個月後,阿姨病情惡化住院。安寧共照服務首次病房探視,阿姨露出一抹淡淡憂愁與驚恐消瘦的面頰,身軀猶如殘風蠟燭,虛弱向我揮揮手。我問了:「還好嗎?」,阿姨女兒臉上呈現皺眉與憂慮,困惑的看著阿姨告訴我:「我媽好像很怕死!」。我帶著女兒一起坐在阿姨身邊,女兒緩緩說:「媽媽是鄉下女孩,父親是軍人,和母親相差二十幾歲。媽媽生下我後,八歲那年離開我和父親,獨居恆春鄉下。去年,母親呼吸喘身體不舒服,打電話希望我照顧她。在先生的支持鼓勵下照顧母親,母親這次住院,感覺更嚴重了。雖然平日她沉默寡言,我卻感受到她害怕獨自一人,害怕我怨她、氣她、離她而去!」會談時,阿姨擔心的眼神偷偷瞄女兒,我輕握阿姨手,問她:「身體感覺如何?」阿姨瞬間紅了眼眶、直搖頭,告訴我:「我沒唸書甚麼都不懂,我快不行了!有事找我女兒處理!」言談之中,母女雖有互動卻是「相敬如冰」。短短幾分鐘,短短之距,感覺這親情、母愛雖是相近、相聚,卻如山海之隔、遙遠相懼。
在護理期間,我用蘆薈凝膠,幫阿姨塗抹及按摩全身乾燥的皮膚;運用精油在病室薰香,希望舒緩阿姨和女兒焦躁的情緒。經過按摩和精油薰香,阿姨緩緩入睡,焦躁感慢慢淡去,但病魔卻沒有放慢腳步。三天後,阿姨體力顯虛弱,清醒時間變少、躁動,一整夜呼吸費力使用氧氣,身上多了心電圖和血壓監測器,嗶嗶響著。我主動向女兒衛教死亡準備與需處理事宜,鼓勵陪伴母親的方式,降低面對死亡的焦慮。隔天,安寧團隊宗教師的關懷,以佛法幫助她面對死亡的安適與促進靈性平安的開釋引導後,阿姨面容安詳,呼吸停止,彷彿平日休息模樣,阿姨離開了……。我趕到病房時,沉默不語的女兒開始流淚哭泣,我輕擁著並告訴她:「您辛苦了!」,在那瞬間,感受到女兒對阿姨的不捨,雖然言語上的無法表達,但……這短暫母愛已相聚也別離。
三星期後,阿姨女兒找我,表示很感謝醫療團隊所提供服務照護,讓她感受到母親孤獨的人生終點被關愛與照護。她遞給我一封信,分享她放下對母親怨恨、學習重新愛母親的生命經歷與感受。同時鼓勵我要繼續幫助需要的人。這次的護理經驗我將它命名為「給孩子,一個對母親之愛的生命教育」,因為它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在成長過程曾經錯過母愛的孩子們,在愛恨情仇的複雜情緒下,當有機會修復情感時,如果可以不要排斥讓自己有機會再次感受母親的愛,讓自己的人生不再有遺失的缺憾。
人生之路,像四季一樣變化多端。出生、死亡是每個人必經過程,也許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勇敢的面對與接受。感謝上天讓我從事這樣神聖的護理工作與經歷如此寶貴的生命教育,透過在專業護理照護與陪伴的過程,能幫助因疾病身心受苦的病人與家人,渡過生命的最後階段;希望在陪伴您們的過程中,能一同欣賞這美麗人生景色。
認識『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
* 尊重生命自然過程、症狀控制、不加速和延長病人的瀕死期。
* 解除或減輕因末期病症所引起的痛苦和不適。
* 協助病人在人生旅途最後日子把握時間,與家屬增加情感連結與
溝通、完成心願、互相道別。
本院安寧療護服務
* 安寧共同照護
由安寧照護團隊與原治療團隊共同照護居住於非安寧病房,且有安寧緩和照護需求的末期患者。
* 安寧居家照護
由安寧照護團隊到家中服務,減少病人及家屬往返醫院的次數及降低家屬的照顧壓力。
* 服務對象
> 經醫師診斷末期的病人,其病情不需住院治療。
> 病人及家屬認同,簽署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同意書。
> 有管路、傷口、疼痛或其他不適等症狀,需要醫療協助者。
* 服務流程
> 持原治療醫院之病歷摘要,至家庭醫學科門診,醫師評估後收案。
> 住院期間可先照會安寧團隊,接受安寧共同照護服務,出院後接
續安寧居家照護。
* 收費方式
> 符合健保局規定持有重大傷病卡,免部分醫療負擔。
> 需實際支付醫院到家,來回計程車車資。
諮詢服務電話:(02)7728-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