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根據統計每5分鐘就多一位確診的癌症病人,如此的高發生率,已經讓國人談癌色變。尤其提到發生率排名前幾大的癌症,更是讓許多人對自身的健康狀況相當擔憂。本科的專業之一為口腔癌的治療,因此對於口腔癌的預防、篩檢與治療有著相當多經驗的累積。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最新資料,雖然口腔癌並非排名前三大好發的癌症,但單純以男性來看,是排名第四好發的癌症,不分男女性別則為排名第六好發的癌症。除此之外,口腔癌也是近十年來罹病人數成長最多的癌症。進一步分析各項癌症平均生命年數損失,以口腔癌患者損失年數最多,死於口腔癌的國人平均少活了16.7年。其次為女性乳癌的16.2年、子宮頸癌的15.9年、食道癌15.3年、胃癌14.1年、大腸直腸癌13.7年、肝13.1年、胰臟癌11.9年、肺癌11.8年。因此,口腔癌可謂台灣青壯年男性的殺手,國人不可不慎!因此近年來,衛福部不斷地透過政令文宣來加強警告民眾嚼食檳榔的危害,另一方面也不斷地與醫療院所合作提升口腔黏膜篩檢的數量,期待透過阻斷致癌物質的危害,以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方式,來降低口腔癌對民眾生命與健康的傷害。
在本科的就診病患當中,除了一定數量的口腔癌病患外,更有一大部分為口腔黏膜癌前病變的患者。所謂癌前病變,其實就是癌症的前身,雖然並非所有癌前病變最終都會成為真正的癌,但其機率已是平常人的數十倍以上。口腔黏膜的癌前病變大致上可分為白斑症、紅斑症、黏膜纖維化及疣狀增生等症狀,也有可能混合出現,病變的嚴重程度則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及組織病理切片的診斷。因為癌前病變的惡性轉變率極高,再加上病患通常為菸、酒及檳榔的成癮者,因此大部分情況我們都會建議患者進行癌前病變的切除手術。手術切除常不僅傷及原本的口腔黏膜,連帶更下層的肌肉組織甚至鄰近的口腔組織也都會犧牲掉,因此手術後傷口的重建,常讓醫師頭疼,也讓病患遭受術後極大的痛苦。
長輩們常說:「吃甚麼就補什麼」。而我們面臨的卻是手術切除後缺什麼就得補什麼的狀況,我們將口腔黏膜及周邊鄰近組織切除後,全身卻找不到相同的組織來重建這個傷口。所以病患在美觀及功能上常有極大的不適。早期面對這樣的傷口,我們大多取用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來重建,但如此的做法卻得面臨術後傷口瘢痕收縮,張口度減小的困擾,而且病患必須承受除了口腔外,多一處傷口的痛苦。現在受惠於生物科技的進步,面對此類的傷口,除了傳統的重建方式外,我們多了一種選擇-冷凍乾燥異體肌膜。
冷凍乾燥異體肌膜取自人體大腿側之肌膜纖維,經國外專利技術清洗、冷凍乾燥、放射線照射後製成,沒有衛生、組織排斥及過敏等疑慮。手術中將此冷凍乾燥異體肌膜縫合於傷口上後,須進行一週左右的傷口壓迫,期間皆使用鼻胃管進食,而此產品暴露於口腔中,約2-4週吸收。適用於口腔各處黏膜之白斑症、紅斑症、黏膜纖維化、疣狀增生及口腔癌初期之良性腫瘤;口腔癌第三、四期之惡性腫瘤因手術切除後缺損範圍更大,較不適用。病患是否適合使用,原則上仍須經過醫師專業的判斷。使用冷凍乾燥異體肌膜優點包括:除了口腔外沒有第二個傷口、縮短手術時間、攣縮比率低、疤痕組織不明顯及術後張口度良好等,都較傳統方式讓病患的術後舒適與滿意度有所提升。
術後病患最大的抱怨常是張口度逐漸地縮小,在此我們必須奉勸所有進行類似手術的病患,雖然使用冷凍乾燥異體肌膜進行傷口重建所產生的疤痕組織較不明顯,但人體的修復機制仍然會產生一定比例的疤痕,因此每天持續的張口練習是不能少的,最好把木製壓舌板帶在身邊,不停地訓練,才是抵抗疤痕組織攣縮的最好方法。
病例一
右頰側惡性腫瘤

腫瘤切除後之傷口

以冷凍乾燥異體肌膜修補傷口

傷口施以壓迫一週

六週後傷口癒合良好

仍然維持正常開口度
病例二

舌惡性腫瘤

腫瘤切除後之傷口

以冷凍乾燥異體肌膜修補傷口

傷口施以壓迫一週

傷口癒合良好

舌頭形狀及功能無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