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於2013年3月31日開始爆發H7N9流感病毒大規模感染,到5月底為止,共有133名確診病例,致死率高達32%。五月底之後中國大陸H7N9疫情趨緩,暫時沒有新疫情發生。然而,從2013年秋天開始,中國大陸又陸續傳出H7N9流感疫情。中國大陸及香港2013年10月1日入秋後迄今累計發生180例H7N9流感人類病例,且大部分的新病例都集中在廣東省及浙江省。台灣因為與中國大陸地理位置且文化相近,以及交流頻繁,因此產生境外移入個案的風險相當高。所幸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只出現兩名境外移入個案,其中一人不幸死亡。到底流行性感冒是甚麼?禽流感與一般我們常見的流行性感冒有何不同?又有何可怕之處呢?
認識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所造成。與一般的感冒不同點在於造成的病原體,症狀嚴重度,以及是否有針對病毒治療的藥物。一般的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Rhinovirus)、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或腺病毒(Adenovirus)所造成,通常較少發燒、頭痛,症狀通常較流感輕微許多。另外我們對於一般的感冒病毒並沒有特殊的抗病毒藥物,但我們擁有對抗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如:克流感Tamiflu,為口服膠囊,瑞樂沙Relenza,為吸入劑)。
感染人類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依造成疾病的嚴重度、是否會爆發大流行可分為A、B、C三型。一般而言A型流感引起的症狀最嚴重,也最容易引發大流行。B型流感引起的症狀較A型流感輕微,可能引起地區性的流行。而C型流感症狀更為輕微,甚至沒有任何症狀,也較不會產生流行。
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表面,有兩種重要的蛋白,一種是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另一種是神經氨酸?(Neuraminidase,NA),各扮演著重要的功能。在自然界中,HA有17型,而NA有9型。以往在人類間傳播流行的A型流感病毒有3型,包括:H1N1、H2N2、以及H3N2。禽流感是禽鳥類的疾病,主要造成禽類間流行的流行性感冒,包含:H1、H16、N1到N9的各種分型。
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的原因
在一般的情形下,禽流感病毒並不容易感染人類。但是流感病毒的特性使流感病毒有跨物種感染的可能性,若同一物種(如豬)同時感染到兩種不同的病毒,則這兩種病毒可能會基因重組(reassortment),進而產生具有原始兩種病毒部分特性的新病毒。因此,若同一隻豬同時感染了人流感病毒與禽流感病毒,此兩種病毒在同一個細胞內產生基因重組,便可能產生容易感染人類的禽流感病毒了。過去已知僅有少數的禽流感(如H5N1)會造成人類的感染,且人傳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但因為人類對H1-3分型外的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因此一旦發病,死亡率相當高,所以禽流感會特別引起人類的重視。
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徑
一般而言,禽流感病毒會存在於受感染禽鳥的呼吸道飛沫顆粒及排泄物中,人類主要是透過吸入及接觸禽流感病毒顆粒或受汙染的物體與環境等途徑而感染。此外,中國大陸發生三起家庭群聚,不排除為侷限性的人傳人事件,但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有持續性人傳人現象。目前研究顯示H7N9流感病毒對人類上呼吸道細胞結合力仍不如季節性流感病毒,因此致病力不如季節性流感,實驗數據也顯示,此病毒在哺乳動物之間的傳播力並不好。然而病毒藉由遺傳物質的突變與交換,難保有一天禽流感會演變為可有效的在人與人之間傳遞,進而引起全球性的大流行。
區分人流感或禽流感
臨床上人類感染禽流感或是常見人流感並無法由症狀來區分,因此只能依照病人所提供的旅遊史來懷疑是否病人可能感染禽流感,進而安排更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檢查來確診。
避免禽流感的方法
■第一:非必要或無防護下,儘量避免前往禽流感流行地區(即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及生禽宰殺處所、養禽場及活禽市場。
■第二: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也應馬上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
■第三:食用的禽肉及蛋類應徹底煮熟,而料理生鮮禽畜肉品及蛋類後也應立即洗手。
■第四:勤洗手,雙手避免任意碰觸眼、鼻、口等黏膜。
一旦民眾產生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肌肉酸痛、頭痛或極度倦怠感等類流感症狀,並有流行地區旅遊史的民眾,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禽畜接觸史、工作內容及旅遊史等。
結論
禽流感可能會對人類的生命產生重大的威脅。若能配合政府的政策,盡量避免接觸禽鳥,注意手部衛生及常洗手,並適時尋求醫療機構的協助,便能讓禽流感對生命的威脅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