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 造成肝癌的原因
  肝癌是源自肝細胞的癌症,造成肝癌的原因,目前已知與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酗酒造成的肝硬化有關。肝癌形成之後會逐漸破壞正常的肝組織,甚至轉移至身體其他器官,危及性命。在台灣肝癌是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第一位,女性癌症死因第二位。
  肝是沉默的器官,小型肝癌大多無症狀,少數有一些非特異的症狀,如腹脹、疲倦等,多半由於病人的肝硬化引起。而晚期肝癌的症狀則包括:腹痛、腹脹、體重減輕、腹部腫塊、黃疸、食慾不振、發燒等。
* 肝癌的高危險群
  對於肝癌的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病患、有肝癌家族史者、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患者,都應該接受定期追蹤,而腹部超音波就是最好的檢查工具。肝硬化患者3至6個月追蹤一次腹部超音波,而B型及C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正常或只是輕微的慢性發炎且無肝硬化者,大約一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掃描即可。如果胎兒蛋白偏高或者過去超音波檢查有懷疑腫瘤者,需要依病情縮短檢查間隔,甚至安排進一步檢查。
* 肝臟腫瘤不等於肝癌
  肝癌的確切診斷需藉由於肝切片(穿刺),然而當肝腫瘤具有特殊的影像學特徵(指超音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或是血管攝影)及顯著的胎兒蛋白上升時,可由臨床特徵判定為肝癌。
* 肝癌的治療
  肝癌的治療的首選為手術切除,然而肝機能、腫瘤數目大小及位置都是決定手術是否可行的因素。肝臟移植是同時可解決肝硬化的治療方案,然而器官的取得不易是主要的困難。對於不適合進行手術的病人,當腫瘤數目及大小較小時,可做無線電頻治療(RFA),當數目多或是腫瘤大時,考慮肝動脈栓塞治療(TACE)。對於門靜脈栓塞或是已經發生遠端轉移的晚期肝癌,目前已發展出蕾沙瓦(Nexavar)標靶治療,也獲得健保給付,能有效的延緩病情惡化。
  預防重於治療,對於肝癌來說,藉由疫苗接種來減少慢性B型肝炎、避免酗酒,以及高危險群患者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頭頸癌
  頭頸癌包括:嘴唇、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及喉部的癌症,一旦治療往往牽涉到外觀及功能(吞嚥及說話)的改變,所以考量很複雜。一般來說,頭頸癌形成還是與喝酒、檳榔及抽菸,近年來發現與菸酒檳榔暴露無關的口咽癌,是與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有關,形成另一種特殊疾病類型。
  
* 頭頸癌的治療
  儘管癌症新治療不斷出現,根除性的手術仍是治癒頭頸癌的首選。在手術後外觀及功能的改變,往往令人望之卻步、甚至遲疑而錯過治療時機。所幸在重建手術的進步下,對容貌的影響已有大幅改善,若再加上術後持之以恆的復健,可望將外觀及功能的影響減到最低。放射治療是手術之外的另一種選擇,當腫瘤長在特殊位置時,如舌根部或是聲帶,直接手術會造成吞嚥或發聲功能的喪失,此時會考慮使用放射治療(以下簡稱電療)來替代手術切除,以保留重要器官;然而單獨電療往往無法根除腫瘤,發展出了「同步化療電療」,就是在電療的期間同時加上化學治療,以增強效果,提高成功率。
* 局部復發多,是頭頸癌的特色
  相對於其他以遠端復發為主的腫瘤,如:乳癌、肺癌等,復發代表著已「擴散」,而無法再治癒。雖然頭頸癌的局部復發仍保有一線生機,但看得到也摸得到「它」的心理壓力,加上腫瘤造成的外觀(顏面)及功能(吞嚥、發聲)問題,還有疼痛、分泌物、出血、異味、感染等問題,箇中的痛苦恐怕只有當事人能了解。儘管腫瘤藥物不斷進步,消滅局部腫瘤最好的方法仍是割掉它。部份幸運的患者由於復發範圍不大,可進行第二次手術,儘管如此,第二度的顏面手術,加上重建及漫長的復健,對患者仍是相當大的煎熬。
* 掌握頭頸癌最佳的治療時機
  藥物的進步,發展更多低毒性而方便給予的藥物,為腫瘤治療帶來全新的風貌,化療不再令人聞之色變,標靶藥物的問世,更是治療上的一大突破。這些新藥的加入,對於無法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的局部復發,能有更好的控制,甚至明顯縮小腫瘤,以達到再度開刀切除的目標。
  預防勝於治療,若能遠離菸、酒、檳榔,其實大部分的頭頸癌根本不會發生。一旦發現就要勇敢的面對,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以掌握最佳的治療時機。
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相對來說,是容易早期發現,藉由根除性的手術,治癒率是相當高。少部分的病人是在診斷之初,已經有遠處轉移,另外還有手術後遠處復發(轉移)的病人,這兩群病人構成了所謂「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治療上,在1990年代後期Irinotecan及Oxaliplatin兩個藥物出現後,與原本的5-FU併用,效果提昇且存活時間也較原本只有5-FU的時代大幅延長。
* 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
  常見侷限在肝臟的轉移,而無其他器官如:肺臟、骨頭等處的轉移,肝臟可以說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第一站」。研究證實,若能將肝臟轉移的部份連同原發病灶一起切除,可顯著延長無病存活期,甚至有可能治癒。這個觀念,更是改變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風貌,從原本保守的緩解性治療,轉為積極的尋求治癒的可能性。雖然肝臟手術的大幅進步,然而轉移性的肝臟腫瘤,仍有可能因為腫瘤太大、數目太多、位置接近大血管等因素,無法切除,此時強而有力的藥物治療就顯得重要。
  
*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
  2004年美國FDA通過了兩個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新藥,爾必得舒(Erbitux)及癌思停(Avastin),使得藥物治療陣容更加強大。加入標靶治療能顯著提升化療的效果,使腫瘤能大幅縮小,而增加手術切除的機會,使得更多原本無法進行肝臟腫瘤切除的病人得以進行手術,得以延長無病存活,甚至得到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