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反聖嬰現象造成氣候隨時驟變,下豪大雨、酷熱高溫或颱風機率增加。目前時序進入梅雨季節及夏季,天氣不僅潮濕炎熱,也非常容易形成病媒蚊的孳生源,雨後的積水正是蚊蟲孳生的理想場所。然而學生放暑假,戶外活動及出國旅遊也增加了,天氣炎熱是大家喜好游泳、戲水的好季節,根據統計台灣地區每年約有400人因溺水而死亡,其中以青少年學生(約7至25歲)佔多數。所以在此再次呼籲戶外活動或出國旅遊時,如何避開夏季常見的疾病與意外發生乃是夏天的一大課題。
* 夏天蚊蟲較多,尤其小孩要適度使用防蚊液,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避免遭病媒蚊叮咬。蚊蟲可能傳播許多嚴重的傳染病,如:登革熱、腦膜炎。提醒大家下雨過後,應加強居家環境的整頓,巡視屋頂陽台、花檯盆栽容器、大樓地下室及廢棄的輪胎是否有積水,主動清理戶內、外的積水容器,將不需要的容器回收,避免病媒蚊孳生。
* 夏天食物容易腐壞造成腸胃不適而導致腸胃炎或食物中毒,疾病管制署表示,夏季是高峰期,胃腸道感染造成腹瀉,常見的有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亂、A型肝炎、傷寒與副傷寒等疾病。

* 結膜炎俗稱紅眼睛的傳染性結膜炎,除了接觸傳染外,游泳池也是主要的傳染媒介。皮膚病也好發於夏季,如:痱子、毛囊炎、念珠球菌、黴菌感染….等。
* 夏天溫度高、濕度也高,在戶外待太久,可能衍生散熱不良問題,進而引發中暑現象。戴帽子、多喝水、穿著寬鬆透氣衣服,以減少皮膚病的發生,避免太陽直射太久而中暑。

* 到鄉下或是山野旅遊時,避免穿著顏色鮮明的衣服及塗抹芳香味道的香水,以免遭受到虎頭蜂的攻擊。暑假期間也是出國旅遊的旺季,如要前往有傳染疫情的國家,應做好防疫準備。在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出現發燒、頭痛、噁心、肌肉痛及關節痛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醫師正確診斷及治療。
 
  上述資訊或許老生常談,但是每年依然有許多意外發生,再次提醒,預防重於治療,大家多注意減少意外和疾病發生。防止蚊蟲咬傷,不吃過期的食物,注重個人衛生常洗手,少到人群聚集的場所,更不要到水流湍急的溪河及有危險疑慮之海邊戲水。一旦發生意外請及時就醫,這樣才能在美好的夏日,擁抱陽光、擁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