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與死亡人數,每年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是所有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及死亡率第三位,大腸直腸癌是最容易預防及早期篩檢、得到治療的癌症。
        大腸直腸癌與家族史、缺乏運動以及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近年來在世界各國的盛行率不斷攀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
        飲食中肉類、脂肪、精製碳水化合物含量過多,又缺乏高纖維成分,導致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使糞便中各種致癌物質對腸壁的作用時間延長,是重要的致癌因子之一。
  初期大腸直腸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因而往往常被忽略,但還是有可供早期發現的症狀,包括:大便習慣改變或解便不乾淨、血便或黏液便、腹部腫塊、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因此如有上述症狀,必須想到大腸直腸腫瘤的可能,進而赴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評估,以確定診斷或排除之,千萬不可不經檢查即按「慢性腸炎」或「 痔瘡」等並自行服藥或草率治療,而延誤診治。
  
如何預防及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
  我們關心的是如何預防及早期發現是否罹患大腸直腸癌,預防的方法有飲食及作息控制:多吃蔬果、睡眠充足、適度運動來增加抗癌力。另外因為基因也與大腸直腸癌有密切的關係,約10到15%的大腸癌患者有大腸癌家族史,所以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應更積極預防,但可惜的是目前尚無絕對有效的預防方法。
  另外要如何早期發現?通常排便出血時,民眾會有警覺,此時應立即向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求診,但沒有目視可及的排便出血,就代表沒有大腸癌?有一些更靈敏的方式可以發現早期大腸直腸癌。
發現早期大腸直腸癌篩檢的項目
* 大腸鏡檢查:有效、準確,但較侵犯,故較少作為第一線篩檢。
* 糞便潛血檢查:凡年滿50歲至75歲之國人,國健署已有提供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可多加利用。
* 血液篩檢:過去健康檢查熟知的血清癌胚抗原(CEA),就是試圖利用血液篩檢大腸癌,具有方便、侵犯性小等優點。但因易受吸菸、發炎疾病等因素干擾,準確性較差,單一使用易造成虛驚一場。有一種30年來美國FDA唯一核准用於大腸直腸癌的監控標記Onko-Sure DR-70(需自費),可用作早期偵測及追蹤大腸直腸癌,其靈敏度比傳統CEA高出55%,也不受吸菸的影響,對完全無血便症狀、糞便潛血檢查也正常的民眾,不失為另一項增加篩檢敏感的工具。
   有良好的抗癌觀念,早期發現、早期診治,是對抗大腸直腸癌最好的方法。健康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財富,祝各位永遠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 
 大腸直腸癌  | 
| 
 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年新增一萬四千名患者  | 
| 
 好發年齡  | 
 50至65歲  | 
| 
 危險因子  | 
 癌症家族史、大腸息肉、曾患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者、動物脂肪攝取過多、肥胖  | 
| 
 症狀  | 
 不明原因腹痛、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減輕  | 
| 
 預防  | 
 高纖低脂飲食、多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