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密防跌 談骨鬆骨折之照護

骨科 吳凱文醫師  

保密防跌  談骨鬆骨折之照護(相關圖片)  質疏鬆症是一種可以導致骨折且長期被忽略和治療不足的疾病。每位骨鬆骨折的患者,未來都較一般人有高達三位再發生骨折的危險,同時骨折的同一位,患者的死亡率可以高達15-30%。因此在治療此類患者時,除了骨折治療之外,應積極介入骨質疏鬆症之治療,評估骨折和骨質疏鬆症危險因子的治療或去除。評估適當的狀況下,給予抗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可以降低續發低能量髖部骨折的機率。在未來的五十年中,可以預見人口急速老化,骨質疏症及伴隨的骨鬆骨折也隨之增加。

瞭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會導致骨骼品質不佳,進而增加骨折的危險性。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以髖部骨折最容易導致各項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如靜脈栓塞、肺炎和褥瘡等。這類骨折的患者,一年之內的死亡率高達15%至33%。研究顯示出在低能量骨鬆骨折之後,有接受適當骨鬆治療的患者比例相當的低(1-9%),這項數據也顯示出患者和相關醫護人員的認知和教育仍然不足。

骨折危險性的評估
      對於發生脆弱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或低能量骨折(low-
energy fracture)的患者,追蹤時應注意是否同時患有骨質疏鬆症。門診的患者,追蹤時應安排骨密度檢查以評估骨質鬆症嚴重的程度(表一)。在最新的美國骨質疏鬆症治療準則裡,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所發展的FRAX系統作為參考依據,此系統可以計算十年內發生髖部骨折或其他骨鬆骨折(脊柱、髖部、手腕)的機率。依據患者的年紀或骨折風險,臨床醫師可以決定是否開始治療骨質疏鬆症(表二)。

改善骨骼健康
       除了近端股骨,其它的骨折,如:遠端橈骨骨折、脊椎骨折、肱骨頸骨折,和骨盆骨折都是患骨質疏鬆症老年患者常見。骨骼的脆弱和骨質的機率會隨著患者年紀增加而增加。其它環境因子如:抽菸、酗酒和營養狀況也有很大的影響。適度運動、鈣質補充和戒煙都被証實能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包括:女性賀爾蒙不足、使用皮質類固醇、體重過輕、甲狀腺機能亢進、慢性腎功不全和之前有骨鬆性骨折(髖、脊柱、腕部)等。高危險的患者應接受骨質密度的檢測和骨質疏鬆症的治療。

      維持適度濃度的維他命D和鈣濃度是治療骨質疏鬆的基本。 年紀大的患者,由於營養吸收不良或日照不足等原因,維他命D和鈣的缺乏的機率增加;一般建議大於五十歲的成人,每日要攝取1200mg的鈣,和800-1000IU的維他命D。對於老年人患有骨鬆骨折,醫師應開立鈣和維他命D。

       跌倒也是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問題;約有大於三分之一的六十五歲患者,一年內曾經發生至少一人的跌倒。據統計,每一百個跌倒中,就有一個會造成近端股骨的骨折。也因此,預防跌倒是老人健康照護的第一大課題。

老年患者骨折之臨床照護重點
* 臨床評估
     雖然跌倒是最見的骨折原因,但是需注意跌倒常常是多重原因造成,甚至常合併有心臟問題存在。老年人往往沒有辦法詳細表達事情發生的始未,若是有目擊者會較容易。另一點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骨折都是歸因於骨質疏鬆,有些近端股骨骨折可以是轉移性骨癌的第一表現。通常極小能量的創傷(或甚至沒有外力創傷),即可造成病理性骨折,而跌倒是因為骨折而造成的。

     問診方面,需要知道患者受傷前的活動程度,如何上廁所?是否使用尿布?居家主要照護者為誰?…等。受傷前的活動程度,是否需要輔助器具,皆應詳細記載於病例。

* 止痛
     止痛是治療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相當重要的一環;不足夠的疼痛控制,會造成患者無法早期活動,近而引發長期臥床的併發症,如褥瘡等。
       病患自主控制止痛藥物,藉由自主控制小量的嗎非會進入靜脈中,達到快速有效的止痛,也有助於更精準的逐步調降止痛藥物的使用量。但是自主式控覺止痛藥物不適用於意識不清的患者使用。

* 栓塞預防
     因近端股骨而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是靜脈栓塞的高危險群。臨床上有很多預防的方法,可以單獨或合併來實行:包括了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間歇式腿部加壓、口服抗凝血劑、阿司匹靈或彈性襪使用。

* 手術週間照護(perioperative care)
       因為保守治療會導致長期臥床和相當多的併發症,髖部骨折患者絕大多數都需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標是疼痛控制和增加活動度。理想的手術應由有經驗的醫師、麻醉醫師來執行。
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尿道感染、褥瘡、肺部感染栓塞和敗血症等。手術時應給予抗生素以減少傷口、尿道和肺部的感染機會。術後的照顧重點在於避免併發生症的發生和加強術後的活動(正常狀況下於術後第一天即可開始活動)。而每日應反覆評估心肺狀態、水份平衡、止痛、預防褥瘡和營養狀況。

* 復健
        復健可以改善患者的身骨狀況、減少骨折造成的失能、同時降低再發生跌倒的可能。需要復健時間長裋因人而異,載重式的運動可以維持骨質甚至改善骨質。醫師和照顧團隊應詳細和患者及家屬說明,復健不只是對現階段有幫助,更對患者未來的生活有正面的意義。

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
       使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目標就是降低再次發生骨折的機率。臨床上可以使用治療停經後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相當多,包括了雙磷酸鹽類藥物、抑鈣激素、雌性激素、raloxifene和副甲狀腺素。一般臨床上最常用來長期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為雙磷酸鹽藥物,此類藥物含有磷酸基可以結合於骨骼表面,抑制破骨細胞活性。藉由降低骨骼吸收速率達到增加骨密度的目地。雙磷酸鹽類藥物包括了口服劑型和針劑劑型。

再次叮嚀骨質疏鬆症需注意
       在老年族群中,骨質疏鬆症是一個常造成骨折的疾病,而且常未受到重視和治療。骨鬆骨折會導致各式各樣的併發症,在骨折後第一年患者的死亡率可以高達33%。醫師治療此類患者的第一目標是以手術或非手術的方法穩定骨折。骨折穩定後,就應該開始預防下次骨折的發生。患者應接受專業醫師、護理人員的會診,了解復健和生活型態改變(包括:維他命D、鈣質補充、運動和預防跌倒)對於骨骼健康和降低骨折機率的重要性。

      對於回到門診的患者,主要照護的醫師應訂立治療計劃且強調針對骨質疏鬆症治療和檢驗。當骨質疏鬆的症診斷確立時,給予雙磷酸鹽類藥物可降低再次骨折機率。藉由這些步驟,醫師可以幫助患者治療骨折和骨質疏鬆,減少再次骨折的危險。

 

表一、正常骨質密度、骨質缺少和骨質疏鬆症

診斷

T-score

骨質正常

-1

骨質缺少

-1~ -2.5

骨質疏鬆症

-2.5

嚴重骨質疏鬆症

-2.5且伴隨骨鬆性骨折

 

 

表二、建議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的臨床狀況

 

所有停經後婦女和年紀大於50歲男性,

有以下之一建議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

任何髖部骨折或是脊柱骨折

骨量低下 (T-score -1.5~-2.5)同時有骨折病史

T-score -2.5 (沒有次發性原因)

骨量低下 (T-score -1.5~-2.5)同時:

l   骨折的其它危險因子(如完全臥床)

l   FRAX系統評估十年髖部骨折風險3

l   FRAX系統評估十年其它骨鬆骨折風險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