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劉女士,國小畢業沒有繼續升學轉而學習裁縫,她年輕時工作相當認真,脾氣也非常好。她一直工作到65歲,因為兒女都各自成家,她開始過著含飴弄孫的退休生活。兩年前開始,她的女兒發現她常常會忘記事情,要辦的事情需要寫在日曆上,很容易生氣。一年前開始,常會說鄰居的壞話、實際上沒有卻說有人偷她的錢包、以前不愛到醫院卻開始喜歡到處打針,家裡有許多不同的處方藥,甚至有些藥物早已過期,而且她常常忘了已吃過藥物,甚至有時會多吃藥。最近半年,她甚至出現日夜顛倒;子女正常上班的時間,卻誤以為是假日;晚上會跑出去,說已過世的親人要找她。因為劉女士的日常生活還可自行打理,一開始兒女以為只是正常的老化,直到他們發現媽媽好像變成另一個人才驚覺不對勁,一起到神經內科求診。經過檢查後發現是阿茲海默症,並且開始接受藥物治療。
 
   因疾病退化的時間不一定,初期的失智症有時很難與正常老化分別,需要家人朋友細心的觀察。您可在網路上搜尋「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該量表或下表均可用於民眾自我評估。
正常老化與失智症比較內容說明
| 
    | 
 正常老化  | 
 失智症  | 
| 
 記憶力衰退  | 
 偶爾忘記,過後會再想起  | 
 經常忘記,再也想不起來。 
初期可能需要筆記,或發展出特別方式幫助記憶,維持正常生活社交功能  | 
| 
 筆記或提醒  | 
 偶爾需要  | 
 初期依賴筆記,漸漸不會使用筆記  | 
| 
 喪失方向感  | 
 突然想不起來接下來路該怎麼走,過一下又可正常規劃路線  | 
 在熟悉的環境迷路。初期可能無法走複雜的路,會選擇走幾條簡單自己記得的路,甚至因此繞遠路。  | 
| 
 喪失時間感  | 
 偶然忘記日期或約會 
   | 
 時間錯亂,包含季節錯亂  | 
| 
 判斷能力  | 
 正常  | 
 減退。例如冬天穿夏天的衣服。無法合理安排事物。  | 
| 
 口語或字面上的指令  | 
 可以正確完成  | 
 無法正確完成  | 
| 
 計算能力  | 
 尚可  | 
 常出錯,或無法計算  | 
| 
 性格轉變  | 
 無  | 
 迷惑、多疑、害怕。 
行為出現異常。  | 
| 
 把東西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 
 不會發生  | 
 經常發生,甚至會藏東西,怕被偷走  | 
| 
 語言表達  | 
 正常  | 
 使用簡單的詞語表達,或無法清楚表達語意。初期會因此表現少話,靜默。  | 
| 
 病勢感  | 
 知道有健忘現象  | 
 否認  | 
| 
 自我生活的照顧  | 
 不受影響  | 
 需要人協助個人衛生、穿衣。  | 
 
失智症有哪些不同的種類?
      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病失智,這是一種腦細胞逐漸凋亡的過程。其次是血管性失智,最常發生在曾經中風,或具有中風高風險的人(其風險因素包含:抽菸、喝酒、檳榔、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等)。另外,如果先有動作變慢、顫抖、僵硬或走路越走越快、臉部表情變少,數年之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則可能是帕金森病合併失智症。如果是明顯的個性改變、行為異常,甚至影響說話的功能,對話出現障礙可能要考慮額顳葉型失智症。
如果我的父母親都有認知功能障礙,那我是否處在高風險中?
      如果血緣關係較親近的家人得了阿茲海默病,尤其是一等親,因遺傳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機會就會增加(可能增加10-30%)。如果家人在60歲以前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病,則遺傳到阿茲海默病的機會就會增加。反之,如果家人年紀很大才出現阿茲海默病失智,基因遺傳的影響就低。最重要的是,基因遺傳不是單一造成失智症的因素。如果好好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調整,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何時應該就醫,尋求醫療諮詢?
       如果您身邊的朋友或親人出現上述的認知功能問題時,應該尋求協助。當然記憶力下降、意識混亂不一定都是退化性疾病引起的失智。比如在糖尿病的患者,平時血糖控制太低或太高時也會有類似記憶力變差、表現乏力、甚至嗜睡現象,這時可以考慮調整藥物。
我應該接受哪些檢查?
       不是所有的認知功能障礙都是失智症引起的,有時候憂鬱、焦慮、慢性腦部感染、維生素缺乏、甲狀腺功能異常、藥物、飲酒等也會引起相同的症狀。醫師會先詳細問診,這時候家人朋友的觀察就提供許多重要的訊息。醫師會根據病史和理學檢查表現,安排相關檢查,如有必要會執行心智功能評估或腦部影像學檢查。
失智症會不會導致死亡?
 多數阿茲海默病的病人並不會死於疾病本身。而是因為退化帶來的次發因素導致死亡,如反覆肺炎、泌尿道感染、或跌倒的併發症。
注意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安全!
   日常生活中開車、煮飯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危險。有認知功能障礙的人,跌倒的風險亦高,因此浴室中的防滑設施相當重要,家中或社區應該明亮,走道要避免雜物,或電線堆放。鞋子的選擇也應該慎重考慮。
如何避免失智?
   目前沒有很好的方法預防,但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是相當重要的,這不僅可以減少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發生,規則的運動、參加社交活動、藉由閱讀、創作等讓您的腦筋隨時動一動,都有助於延緩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