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03期
  • 2008年6月

可怕的心肌梗塞,不要因一時的忽視而壯志未酬

心臟血管內科 李愛先主任  

    可怕的心肌梗塞,不要因一時的忽視而壯志未酬(相關圖片) 

似廖風德先生的案例,這一兩年在醫院經常不斷的出現。因很多中年人不知道自己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加上工作壓力大,容易在壓力升高、血壓上升時突然發作而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健康檢查確實有必要,包括抽菸、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若病人原本就有上述的問題,當感到胸悶、氣急、頭暈,很可能就是發作的警訊。 
    
  心肌梗塞的臨床症狀雖不明顯,但在運動或搬重物時往往會顯現出來,如發現自己有這些症狀,一定要就醫徹底檢查。這些臨床症狀包括胸悶、胸痛,容易喘,且運動時尤其明顯,稍加休息,這些症狀就獲得改善。
  
   心肌梗塞有七項危險因子,第一項是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或已過了停經年齡;第二項是抽菸;第三項是高血壓;第四項是血脂肪不正常,其中包括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脂>200mg/dL,以及高密度膽固醇 (好的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第五項是肥胖及不運動;第六項是糖尿病;第七項是家族中有人罹患心臟病、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家族史。
  
  在七項危險因子中,若有三項或三項以上,即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族群,一定要積極防治才行。建議所有高危險群應從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著手,不抽菸,少吃、多運動,儘可能把血壓、血糖及血脂降下來。
  
  如果仍覺得不放心,建議到醫院接受運動心電圖、鉈201核子心臟醫學掃描。如果有必要,可加上24切的電腦斷層攝影,及早從心臟血流變化中,找出心肌梗塞的可能病變。
  
心臟病發作時請不要驚慌,但更請不要延遲!
爭取急救時效,保全心臟功能,讓明天活得更好!

  心臟病發作通常令人無法預期,而心臟病患常活在不知何時會發病的恐懼中,往往一不舒服就跑醫院,造成患者及家人很大的困擾。本院引進了全台首創的「安心卡」,可以在短短40秒之內,紀錄病患的心電圖,並且透過電話回傳到照護服務中心,在第一時間內接受醫師的指示處理,透過嚴密的監測系統,病友和家屬們在面對疾病時,也能夠更「安心」。
  
   安心卡的另一個優點是它無遠弗屆,不受距離限制的機動性。十一月中旬本院醫師在美國奧蘭多開會,接到從中國大陸洛陽的台商用手機傳來的心電圖資料,跨過半個地球做出診療的建議,醫病雙方,透過現代通訊系統及網際網路,達到溝通零障礙境界。
  
  遠傳電信與亞東醫院共同推出行動照護服務,結合安心卡,病患在家就可完成心電圖。即「880行動照護」服務,只要利用手機撥打880簡碼接通亞東醫院,就可以進行預約掛號、客服諮詢、查詢處方箋,以及結合本院的安心卡服務,讓病患可以無時無刻進行心電圖測量。

     本院心臟科的門診每天至少有1,000多個門診病患,有鑒於此而推出安心卡服務,病患在測錄心臟狀況之後,透過內建小型精密錄音機的卡片,將心電圖轉化為特定聲音,只要撥打電話將所錄下來的聲音播放到話筒,透過手機傳回本院,我們就可依照聲音還原為心電圖,完成該病患的傳輸。

運動心電圖
目的:測驗於劇烈運動時的心電圖是否有缺氧的情形。
早期偵測或評估冠狀動脈疾病:有心臟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症患者於健檢時做運動心電圖檢查,約可找出七成無症狀的冠狀動脈性疾病。
評估心肺功能:現代人大部分工作忙碌且缺乏運動,可藉此檢查來評估心肺功能,以瞭解體能及耐力,繼而調整自己日常生活運動量,降低發病的風險(尤其是腦中風發作過後的病患)。
日常生活中常感到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的人,可藉由此項檢查確認有無心臟疾患。
原理:運動心電圖試驗的原理為測試時的運動程式使得運動負荷逐漸增加,讓病人的心跳速率和收縮期血壓能安全的逐漸上升,而病人的血壓和心跳速率的乘積,稱作雙重乘積(doubIe product),是心肌氧氣消耗量很好的一個指標。如果心肌需氧量超過供給量,那麼心電圖就會出現心肌缺血的變化 (有時候是症狀)。如果有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一條或數條),到達心肌的血流量會受到限制,也使得氧氣的供給發生問題。雖然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休息時的心電圖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在運動時因為氧氣需求量提高,可能使臨床上還沒有症狀表現的冠狀動脈疾病表現出來。

千萬別以為休息一下就好了
     不過有些人可能因為休息一下就好了,而忽略其潛藏的危險。即使是短暫發作,也應該就醫找醫師評估,同時要改變生活習慣,應該戒菸,更不可應酬拚酒。心血管疾病患者到戶外活動,一定要量力而為,也建議患者家屬應學習CPR 的保命技巧,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