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引起關節滑膜增生、關節變形及疼痛,光給止痛藥治療並無法緩解疼痛,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治療仍需要持續進行。當關節變形達到影響關節功能時可以考量進行手術治療,來重建關節的功能。或者因為滑膜增生導致無法緩解的疼痛時,也可以考量採取手術治療。
如果是引起膝關節病變需要手術治療,一般民眾的了解比較清楚,可以做膝關節置換術,切除已經被破壞掉的關節面及增生的滑膜,再植入人工關節,以重建關節功能。髖關節及肘關節亦然,骨科的這些大關節置換都已經相當成熟。
但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指掌關節的病變更是常見,還會引起近端及遠端指關節、以及腕關節的病變。不但滑膜增生破壞關節組織,引發疼痛及關節肥大,而且指頭從指掌關節處會向尺骨側偏移,腕關節則向橈骨側偏移。指關節則有兩種不同的變形:天鵝指變形,即近端指關節會過度伸張的同時,遠端指關節則過度彎曲;扣鈕釦指變形,則近端指關節過度的彎曲,同時遠端指關節會過度伸張。拇指的變形則是指掌關節過度彎曲,指關節則過度伸張。在這些彎曲變形的同時,關節面軟骨被破壞,關節肥大、僵硬。肌腱也會移位,甚或斷裂,關節不但變形,還會融合而呈現僵直狀態。嚴重時,手部功能完全喪失,不但日常家務事無法做,自身的清潔工作及吃飯時連拿碗筷都有困難。
當關節變形不嚴重,關節功能還維持在相當的程度,手術治療就只是為了減少疼痛而進去清除增生的滑膜,那就不需要置換關節,是屬於治標性的治療。切除增生的滑膜,可以減少關節內爆破性的壓力以及鬆解被撐壞的韌帶,也可以減緩關節的變形速度。
可是當關節被破壞到功能出問題時,那就不是光把會破壞關節的增生滑膜切除就能解決的了。關節面的軟骨已經破損,關節面也已經異位,必須將關節面切除,移回正確的位置,再置換成人工關節。指掌關節的人工關節使用已經很成熟,是以矽膠製成,不像人工髖關節或膝關節等有金屬或陶瓷的硬關節,置換後的效果也相當良好。至於指關節,近端關節跟指掌關節一樣,都可以採取關節置換手術而達成相當的功能重建。遠端關節則因為末節的指骨太短,置換人工關節的產品及技術都還不成熟,不建議做置換。倒是要進行指關節固定術,將指關節固定在功能位置,也就是微微彎曲,像握著棒球的手指位置,讓中節及末節的指骨融合起來,這樣不但不再疼痛,還能穩固使力。如果近端關節無法置換關節時,也可以做關節固定術,因為從腕關節、指掌關節、近端指關節到遠端指關節,手的功能一半以上靠的是指掌關節的運動功能,其他關節都可以固定。只是在固定時,腕關節是固定在伸張位置,指關節是在微微屈曲的位置。
如果肌腱移位,可以嘗試將肌腱移回,但單獨移回時固定不容易,且往往因為合併關節韌帶的破壞,所以在做關節置換時,一併將異位肌腱移回固定才是。如果肌腱已經斷裂,還需要做肌腱轉移或肌腱移植,來重建肌腱功能。肌腱轉移比較複雜,需視個別情況而定。簡單的說是將功能較低的肌腱轉移到較重要的功能位置,取而代之,或有雙條肌腱的,拿其中的一條來轉移,像小指伸肌肌腱就有兩條,而各指的屈肌肌腱都有兩條,是都可以拿其中一條來轉移,但得視增加多少功能而定。一個大略的概念是:拇指占40%功能,食指及中指各20%,無名指及小指各10%的功能。但這只對一般拿筆及做輕便工作的人而言,拇指及食指就佔了60%的功能是正確的。但對使用手做粗重工作的人則不然,我們要拿鐵鎚,要握牢及使出重力,靠的可是無名指及小指的握力。
當類風濕性關節炎侵犯手部關節時,手術的治療雖不是第一線的治療,但也不能等到手的功能都喪失殆盡了,才要手術。當有變形及部分功能喪失,或無法緩解的疼痛時,就應該尋求外科的協助,這時候的外科諮詢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