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出體內正萌芽的病魔:老人健康檢查

家庭醫學科 陳英杰醫師  

找出體內正萌芽的病魔:老人健康檢查(相關圖片)     症與心血管疾病連年蟬聯國人死亡率的前兩名,已經不是新聞了。因為醫療的進步與營養充足,感染性疾病已經不是開發國家主要的死亡原因。隨著國人的壽命延長,工業化社會飲食的精緻化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取而代之的是癌症與老化、新陳代謝性等問題,例如狹心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痛風、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性疾病。即使新的化療抗癌藥物不斷地被研發,更昂貴、更高階的心臟斷層掃瞄儀器以及更好的心血管支架不斷地引進國內。但或許是癌症發現過晚而已經擴散,或許是病人已經腦中風臥病在床,或許是心肌梗塞而已經演變成心臟衰竭,病情已經無法逆轉回復健康,這時給予再好再新進的儀器與藥物也緩不濟急。這樣子因疾病已經發生而造成病人失能、死亡的悲劇一再重演,不僅對病人本身,對整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是很大的負擔。筆者過去在腫瘤病房或者腦中風病房照顧病人,也有自己的家屬因為此類疾病臥病在床,看到他們因為不知道預防醫學與健康檢查的重要性,到了疾病降臨到身上時,才很被動地與病魔對抗,實在很辛苦而且效果有限,不管站在醫師的立場或自己身為家屬的角色,總覺的很無奈。如果能夠在疾病的早期,或者未發生的前期,能有效地預防這些疾病發生,能在病情惡化前就及早發現問題,是不是就可以大大減少患者跟家屬的痛苦呢?


    根據許多國內外的研究顯示,良好的健康檢查加上適當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地偵測癌症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台北縣老人健康檢查特別強調這兩個部份的預防,除了原本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年一次的基本健康檢查包含:血液常規檢查、白蛋白、球蛋白、GOT、GPT等肝功能指數、腎功能、尿酸、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糖尿病以及尿液檢查外,還多了低密度膽固醇的檢測,肝癌指數甲型胎兒蛋白,十二導程心電圖、胸部X光,以及糞便潛血檢查。   


  對於國人癌症死亡率前三名的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都可以做初步的篩檢跟風險評估。胸部X光檢查,初步看是否有肺部腫瘤或其它心肺疾病。對於我們的國病『肝癌』則是特別加強,除了原本的白蛋白、球蛋白、GOT、GPT等肝功能指數外,加上甲型胎兒蛋白的檢測,大概就可以做很完整的評估,肝功能有問題或者是高危險群病人,再轉介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有效早期檢驗出肝癌。大腸直腸癌的常見症狀包括血便、大便習慣改變以及體重減輕,但是早期的癌症或者有惡性傾向的大腸瘜肉症並沒有症狀,大便潛血檢查可以早期偵測出沒有明顯症狀的大腸癌,如果有異常再轉介作大腸鏡檢查確診。


    對於與心血管疾病方面最相關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症等疾病一直都是健康檢查的重點。血壓高低,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糖尿病的數值是否異常,與罹患心血管疾病,如狹心症、心肌梗塞、腦中風有最直接的關係。這次檢查加上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胸部X光以及心電圖,可以用更全面、更完整的角度來看看你的心臟,是不是有早期心肌缺氧、心律不整或者心衰竭的早期症候。大家都知道這些慢性的文明病,如果早期發現,還是有機會從飲食習慣的調整及生活型態的改變來初步控制。如果初步控制效果不好,則應該開始在醫師的指導下,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開始用藥物來作最有效的預防。


 其它像是國人擔心的痛風問題,可以從抽血中尿酸的指數來評估風險。血液常規檢查,則可以從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數目和血紅素的高低,來看看是不是有貧血、發炎或者凝血功能的異常。


   二十一世紀聯合國提出本世紀全球所要致力面對的三大危機,除了『癌症』與『愛滋病』以外,就是『憂鬱症』。衛生署估計全國3%的人口罹患憂鬱症,以此推估台灣至少有百萬人曾經、未來或是目前正在為了憂鬱症所困擾。台灣地區的老年身心問題一直受到忽視,由於老人的心理問題表現比較不典型,而子女或照顧者只考慮到身體健康的層次,要老人儘可能不要太多的活動,以避免意外而有更嚴重的後遺症,有些人甚至老人生活侷限在有限的空間。這樣的忽視也反映在台灣的老人每年每十萬人中有32.05人是死於自殺,更多老人其實是憂鬱的問題造成失能,常被誤認為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因而喪失了及早治療的時機。針對這樣的狀況,這次的老人健檢也增加了老人『憂鬱症篩檢』及『認知功能評估』,用簡單的問卷跟問題來把這個被忽略的疾病給及早篩選出來。


 美國學者布雷斯洛( Lester Breslow ) 和索墨斯( Anne Somers ) 提出了人的一生的保健計劃,廣受各國的接受與效法。他們認為健康篩檢的目的,對60至74歲的老人是延長其最佳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活動力,以及減少慢性疾病導致的殘障;對75歲以上的老人則是延長有效的活動力,能獨立生活、減少機構化,以及當疾病已達末期,對病人及其家屬盡量減少痛苦並給予最大的情緒支持。希望老人家們可以妥善利用現有資源,由健保局以及台北縣衛生局目前所提供的老人健康檢查及醫師的預防性評估,用最經濟的成本,來達成降低急性或慢性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盡可能維持老人獨立生活,延長有活動力的平均餘命,而且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