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本世紀將可能有10億人死於菸害相關疾病,多數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每10名成人死亡,就有1名因菸害死亡」。在台灣,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約有2.8萬人死於菸害,相當於每25分鐘就有1位國人因菸害而失去寶貴生命!事實上,吸菸幾乎傷害身體的每個器官,即使不直接造成死亡,對於吸菸者的生活品質也多少會有影響,多數人雖然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總是為自己找各種理由而繼續抽菸,例如:「抽菸是我唯一的樂趣耶」、「心情不好的時候抽根菸心情就變好了」。
      菸品中含有超過7,000多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至少有93種是已知的致癌物,其中更有15種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而大多民眾都知道吸菸會導致肺癌及肺部疾病,卻不知道吸菸亦會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眼部疾患等各項疾病,且在國人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與吸菸都有直接相關,對於健康的影響甚廣。
      為期5天的戒菸衛教及口腔癌篩檢活動,除了現場為有吸菸的民眾進行CO檢測及口腔篩檢外,更安排家庭醫學科醫師講座,讓民眾了解吸菸帶來的危害及破解戒菸的迷思,戒菸迷思整理如下:
戒菸會變胖?
     很多想戒菸的人常聽到戒菸反而變胖而打消戒菸的念頭,其實吸菸的時候,會引起心率加快,使新陳代謝速度增加3-10%,這種現象一般可持續30分鐘左右。戒菸者往往容易把想吸菸的感覺誤判為肚子餓;而且戒菸初期,常因為尼古丁停止補充,而身體基礎代謝恢復正常或趨緩,同時因為嗅覺、味覺的改善,而使食物變美味,相對的造成食慾增加、熱量消耗減少的狀況發生。戒菸者要防止體重增加,就應適當減少飲食或增加運動量,而不是因此拒絕戒菸,因為吸菸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遠比體重增加的危害大得多。
菸齡愈長,戒菸成功率愈低?
      只要想戒菸,菸齡長短就不是問題。即使是老菸槍,一旦開始戒菸,人體就會開始作修補的工作,身體機能也會有所改善。根據醫學研究,戒菸後20分鐘血壓和脈搏會回到正常狀態;8小時血液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會增加回到正常;48小時肺功能獲得改善;戒菸1年心臟病發作機會減半;戒菸10年後肺癌發生機會減半。
吸淡菸,傷害比較小?
      無論是淡菸或濃菸,都是菸品的一種,兩者含有的成分與有毒物質也都一樣,依然有罹患肺癌、心臟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風險。
不是直接吸菸,對健康不會有影響?
   二手菸指的是不吸菸者被迫吸入,又可稱為被動吸菸或非自願性吸菸,是分布最廣且有害的室內空氣汙染物,相信大部分人都明白二手菸是會危害健康的,但對於三手菸的認識並不多。三手菸是指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汙染物。菸品燃燒後會釋出潛在的毒性化合物,附著於頭髮、地毯、窗簾、衣服、食物、傢俱等各種物體的表面,即使菸味散去,這些肉眼看不到的毒性微粒,依舊存在環境中,一旦不小心經由接觸進入人體,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活動宣導期間,遇到不少吸菸民眾表示「曾經嘗試戒菸,但後來工作壓力大就又開始抽了」、「工作場合朋友會遞菸沒辦法完全戒菸」或是「戒過好幾次都沒成功,乾脆就不戒了」等,要擺脫菸品成癮所造成的身體依賴和心理依賴,意志力是絕對必要的,但單靠意志力成功戒菸的僅有3-5%,若加上戒菸過程有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朋友請菸等情況,戒菸失敗率便會增加。與單靠意志力相比,目前也有各種戒菸管道,尋求專業的協助,找出個人戒菸困難點,可提高戒菸成功率,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吸菸、二手菸,甚至是三手菸不但是危害你、我健康的殺手,更會造成經濟損失、社會成本增加及環境空氣汙染等問題,本院門診、住院、急診皆有提供戒菸服務,若有戒菸意願者可至家庭醫學科戒菸門診諮詢讓您和您的家人儘早遠離菸害。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董氏基金會
 
 
   
圖一、家醫科陳志道主任進行講座並與民眾互動問答
 
  
 
 
圖二、CO檢測及戒菸衛教           
 
 

 
 
圖三、家醫科醫師對民眾進行口腔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