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208期
  • 2017年3月

暖冬腸病毒升溫 媽媽們要注意

小兒部 梁昭鉉主任  

暖冬腸病毒升溫 媽媽們要注意(相關圖片)     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腸病毒生存,通常以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冬天也有腸病毒病例,只是比較少而已。但今年因特殊的氣候型態讓疫情升溫,腸病毒病患比往年冬天增加2-3成。這一波腸病毒傳染以咽峽炎居多,在咽喉處產生潰瘍水泡,且傳染性強。

腸病毒感染一般可造成
* 手口足病:典型常見症狀有發燒或微燒,手掌、腳掌、屁股和膝蓋等部位出現零散、小而呈長橢圓型淡紅斑疹或水泡疹;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出現水泡潰瘍。
* 疹性咽峽炎:典型常見症狀有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處(口腔後半部)出現潰瘍。常常有父母會詢問,為何我們家的小朋友會常常得到腸病毒感染?一般說來,感染腸病毒痊癒之後,只會對這次感染的型別產生免疫,所以一生中可能會得好幾次腸病毒。腸病毒感染並不是幼兒的專利,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只是大多症狀比較輕微,與一般感冒不易區分。

      腸病毒感染在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中就含有病毒,具有傳染性,一般而言,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在家庭與學校中有很高的傳染率,人群聚集且空氣流通不良的場所容易發生傳染情形。感染腸病毒後,平均約3到5天後會開始出現症狀。

      感染腸病毒後大多數病人可以在一週左右痊癒,痊癒後腸病毒還會持續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要持續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由於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建議居家消毒應使用稀釋過的漂白水(可取巿售家庭用漂白水10c.c,加入約5公升的自來水,也就是4瓶每瓶1250cc大寶特瓶自來水的量完成稀釋),可針對經常接觸的門把、桌椅、玩具等消毒。

      由於患童常因咽喉痛吃不下,可以建議家長讓小朋友吃些軟質食物如布丁、豆花或冰淇淋等補充熱量,並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另外,年節假期人群聚集,疫情還是有擴大可能,提醒家長不可輕忽。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父母要特別注意小朋友病情變化,如果孩子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疑似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最後要提醒家長,腸病毒的傳染力雖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降低感染的機會。

腸病毒的預防方法
*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 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 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 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父母回家後應洗手、更衣後(沐浴尤佳)再接觸家中幼童。
* 腸病毒流行期間進出擁擠的公共場所,應戴口罩並勤洗手保持衛生,可降低感染機會;已有症狀者可避免傳染他人。
(參考資料:衛福部疾管署網站資料)

洗手步驟

暖冬腸病毒升溫 媽媽們要注意(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