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麻醉過一個對麻醉藥物發生過敏性休克的病人,雖然醫師把腰椎手術取消了,老人家還是堅持要開刀,因為對他來說,治療腰椎的疼痛比麻醉的風險還重要,從此讓我對疼痛的影響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因為疼痛來醫院求診,但是疼痛是什麼?疼痛門診治療的又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能夠回答。
      疼痛在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的定義是「由真正存在或潛在的身體組織損傷所引起的不舒服知覺和主觀心理感覺」。用最新的藥物、最精準的介入性治療去量身訂做處理每位患者的疼痛問題,就是台灣疼痛醫師的使命。
      麻醉科醫師因為熟悉各種止痛藥物和所有區域神經的麻醉方法,也熟悉病人麻醉的風險評估,所以開創介入性治療減少藥物使用,讓高風險病人減少麻醉風險,就是從事疼痛志業的麻醉醫師最大的目標。
      所有疼痛中,病人最常遭遇的問題就是下背痛。下背痛的症狀多樣,可能以無法久坐或久站、腰挺不直、走不遠來表現。一旦疏忽不處理,也容易變成慢性疼痛,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任何人均可能罹患背部損傷,某些搬運工、車輛駕駛等,更容易因為職業傷害得到下背痛。
下背痛的病因
       也是多樣化的,90%是機械性的因素所引起,10%是全身疾病的一個表徵。常見的原因有肌肉拉傷、椎間盤凸出、僵直性脊椎炎,脊椎骨折、腫瘤、或感染等,正確的診斷非常重要。不同原因引起的下背痛,治療方法不儘相同。愈早治療,效果愈好。要自己判斷並不容易,必須尋求醫師協助,才不會造成疏忽與延遲。別輕忽身體的每一個小異狀!
下背痛要對症治療
     由於病因複雜,有時不容易針對明確原因處理。臨床上常用的是保守性治療、藥物治療及必要時的手術治療。保守性治療包括:中醫藥療法及物理治療。如果發展成慢性下背痛,有時還要考慮加入心理治療。物理復健治療是目前保守療法的主流,多採用冷熱療法、按摩、下背伸展操、電療、牽引、背架及束腹等。
惱人的椎間盤凸出
       椎間盤位於上下脊椎體之間,中心部份的成分為膠狀的物質,周圍的纖維環則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神經從椎間盤外側經過。腰部一旦損傷容易引起椎間盤凸出,刺激週邊的神經引起疼痛與麻木。典型椎間盤壓迫神經引起的的疼痛或麻木大多是以「由背部向下肢後部傳導下去」的模式來表現。
     醫生憑藉疼痛發作的過程、症狀的演變及理學檢查就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以加作影像學檢查,例如:X光、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等。
針對椎間盤突出,疼痛科提供了新一代的無創治療技術
* 椎間盤內診斷性顯影(provocative discography)
  椎間盤內診斷性顯影是在X光引導下,將穿刺針插入疑似病變的椎間盤內,確認適當位置後,以顯影劑或合併類固醇注射,測試是否會引發類似原先疼痛的區域。主要目的為診斷疼痛來源及部位。
* 椎間盤雙極射頻熱凝整型術(biacuplasty)
  椎間盤雙極射頻熱凝整型術是在X光引導下,將雙極射頻電針插入疑似病變的椎間盤內,確認於椎間盤兩側纖維環適當位置後,以射頻熱凝系統進行射頻熱凝椎間盤整型術。主要目的直接治療椎間盤源性明顯之軀幹或機械性腰背疼痛,具中、長期的治療效果。
   本治療用於確認頭頸肩、下背部疼痛原因,改善頭頸肩手部、腰部下肢疼痛現象。減少止痛藥服用或加強其效果。改善日常活動力,提升生活品質。副作用、併發症一般而言都短暫不嚴重,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都很低(< 0.1%)目前健保均無給付,費用因病情和耗材不同,請於疼痛門診諮詢了解詳情。
 
 
安全有效的疼痛介入治療最新選擇 
 
下背痛雙極無線射頻電燒療法
 
 

 
 
 
 
 
 
 
 
在X光的精準定位下,用最新的拋棄式雙極無線射頻電燒探針,來治療慢性脊椎疼痛或椎間盤病變等問題,是一項安全以及被證實能夠有效阻斷疼痛訊息傳導的方法。 
治療優點
n   免開刀,傷口只有針孔大小 
n   只需要局部麻醉
n   手術時間短,不需住院
n   併發症少,可避免長期吃止痛藥
治療費用
n   需特殊自費衛材,費用請洽疼痛門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