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教育水準的提高以及對健康的重視,多數民眾已經普遍了解,癌症若是能在沒有症狀的早期就被找出來,治好的機會就大。愈來愈多的人因為懼怕癌症而做全身健康檢查。但是,既然沒有症狀,要如何找出這些可能隱藏在身體裡面的早期癌症呢?
早期腫瘤不但沒有感覺,它們通常很微小,而且與旁邊正常的組織難以區別。想要在身體完全沒有任何不舒服時就要找到它們的確不容易,我們可以從它們最可能出現的地方開始找。眾所周知,惡性腫瘤(癌症)是我國國民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前十種最大的癌症殺手之中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就占了五個,包括肝臟、大腸直腸、胃、食道、及胰臟。因此,消化系統一向是健康檢查的重點。消化器官的檢查方式中,最具核心重要地位的就是消化道內視鏡,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胃鏡與大腸鏡。
什麼是胃鏡
胃鏡又稱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是一支110公分左右的軟管,其前端部位裝置一部攝影機,另一端為醫師操縱手把,並連線到內視鏡主機。前端的攝影機從口進入,經由食道、胃檢查到十二指腸的深部,時間約三到五分鐘,除了發現慢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消化性潰瘍及食道炎等常見之腸胃疾病之外,對於健康檢查的人來說,胃鏡最主要的目的是發現早期癌症(食道癌、胃癌)或其他沒有症狀的腫瘤。
胃鏡檢查的品質取決於好的事前準備與好的觀察。除了食道、胃、十二指腸外,幾處病灶常出現的位置或死角(如胃角部、賁門部、幽門部、食道下端等等),均須詳細觀察,並拍照存檔以利追蹤比較;遇到可疑的病變,例如潰瘍、腫瘤或息肉,應視情況作切片檢查(夾取少量病變組織交付病理科醫師以判讀病變的性質)。
絕大多數的早期食道癌與胃癌是沒有任何症狀的,等到有腹部不適的情形出現才做檢查,很有可能已經是進行性的晚期癌症。日本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發現,若早期胃癌僅存在於胃黏膜層內即被發現且切除,其完全治癒的機會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這就是?什麼沒有任何不適也須要作胃鏡的原因。
什麼是大腸鏡
與胃鏡類似,大腸鏡是一支130公分長的軟管子,尖端部為攝影機,另一端為操縱手把,並連線到電腦主機。腸胃科醫師用雙手操縱,其尖端部從肛門進入大腸內腔,透過攝影畫面及手感而逐步前進,經過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終達到盲腸。在大腸鏡退出的過程中仔細觀察任何大腸黏膜病變,對於以健康檢查為目的的受檢者來說,特別著重於早期大腸直腸癌與可能轉變成癌症之息肉的偵測。為了充分達到篩檢性大腸鏡的目的,大腸鏡必須確實地達到最深部,即盲腸的部位,長達1公尺左右的大腸應該經過一段一段地毯式詳查,並在各重要腸段拍照存檔。因此、檢查時間通常需要十到十五分鐘。
根據近年美國最大規模研究發現,因大腸鏡篩檢找出的大腸息肉(多為尚未轉變成癌症之良性病變),經內視鏡切除後,確實大幅降低了大腸直腸癌的罹病死亡率,是全身健康檢查眾多項目中少數經嚴謹的醫學方法證實對健康與生命有重大影響者。除此之外,大腸鏡是目前多種針對大腸病變的檢查中最準確的一種,例如大腸炎、大腸潰瘍、憩室症、黏膜下腫瘤等等。不僅如此,由於科技的進步,現今大腸鏡的安全性已較早期大大提升,極少出現併發症,早已被認為適用於無症狀健康的受檢者。
最新科技與特殊技術
食道癌、胃癌、大腸直腸癌或微小息肉在很早期發生階段時僅侷限在最表面一層薄薄的黏膜內,並不容易被發現,因為它們的大小、形狀、顏色常常與正常的腸黏膜難以區別,即使細心且富技術、經驗的醫師也無法保證絕無疏漏。為了彌補這樣的問題,本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內視鏡室今年度全面更新,使用多種特別的、最新的檢查科技,包括色素內視鏡、窄頻色帶攝影、放大內視鏡、超高解像度攝影等等,希望盡可能地提升檢查準確度。這些新科技通稱為影像強化內視鏡技術(image enhancement endoscopy, IEE),簡單地說,它的目的是讓我們觀察到肉眼無法看到的東西。
色素內視鏡(chromoendoscopy)是一種偵測腫瘤的利器,經由內視鏡噴灑專用色素後許多隱藏的早期腫瘤便無所遁形;病變組織染色後表面的紋路及形狀常可以幫助醫師當場判斷其性質、嚴重度、侵犯深度等等(圖1);本中心常使用碘化鉀(Lugol’s solution,用於食道)、indigocarmine、結晶紫(crystal violet)等染色劑。
窄頻色帶攝影(narrow band imaging)技術利用血紅素會吸收特定波長可見光的原理,將內視鏡攝影畫面轉換成黏膜最淺層微血管的分佈畫面,再配合放大內視鏡(magnifying endoscopy)高達80倍以上放大如衛星照片般的精密內視鏡圖像,即可當場細查病變表面的微血管;早期腫瘤常在尚未造成組織變色、變形之前就出現表面微血管的變化,只要看得到這樣的變化,就可以不必等待切片結果,於活體內直接判讀病變的性質、範圍、嚴重程度。精密內視鏡的圖像對解析度要求特別高,本中心內視鏡室採用最頂級的日本製Olympus超高解像度攝影系統(HDTV),搭配專用的胃鏡(GIF-H260Z)及大腸鏡(CF-H260AZI),以做為各種影像強化技術的基礎設備。
無痛內視鏡
雖然胃鏡與大腸鏡不斷地進步,但是檢查儀器放入體內難免造成不適,而且高品質的檢查必然須要相當的時間,先進複雜的儀器功能使得內視鏡難以設計得太細,許多人因此害怕做內視鏡檢查。其實不用擔心,我們可以選擇麻醉的方式做內視鏡檢查,即「無痛內視鏡」。由本院麻醉科專科醫師及手術房專業的護理人員親自執行,藥物經由靜脈注射進入受檢者體內(同打點滴的方式);與一般手術不同的是,無痛內視鏡不需要氣管插管,藥物僅以鎮靜作用為主。其效果快,恢復也快,檢查全程及恢復過程均嚴密監測,安全性高,受檢者醒過來時不覺得自己已經做完檢查。本院內視鏡健康檢查受檢者超過九成選擇無痛內視鏡,檢查後滿意度相當高。
結論
據統計,在內視鏡技術最進步的日本,其診斷之胃癌之中超過六成是早期腫瘤;然而其他國家,甚至包括歐美先進國家及醫療進步的臺灣,早期腫瘤的比率不到兩成。換句話說大部份的消化道癌症被發現時已經不容易治療了。現在我們已經準備好最新、最好的內視鏡設施,希望能推廣相關的知識,喚起大家對健康檢查的瞭解與重視,即早趕上日本的水準。若因此挽救任何一條寶貴的生命,都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圖一. 左圖下方發現三顆扁平息肉;右圖為使用indigocarmine染色後息肉的形狀、輪廓、表面平滑度清晰可見。
圖二. 左圖正中央發現一顆微小的大腸息肉,但無法確認它的性質;右圖可見窄頻色帶攝影配合放大內視鏡,根據微血管紋路及粗細判斷為表淺的良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