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這是真的嗎?我家小孩近視增加了一百度?我們都禁止他看電視,為什麼還會近視?」每當到了要繳交學童視力回條的時候,相似的情況不斷上演。一邊只見家長們發怒而漲紅的臉,一邊則是頭低到不能再低的孩子。家長們下一句便是:「以後不再讓你玩平板了!」
   
  不少百貨公司美食街裡,聒噪好動的孩子和滿場跑的父母們誰也沒有辦法好好吃一頓飯。不得已,大人們只好把手機拿出來放到孩子面前,瞬間一切都變了,小孩子專心盯著五光十色的螢幕不吵也不鬧,家長也終於有個喘息的機會。
  
  手機平板等3C產品的問世為現代人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也牢牢的吸引了小朋友們的眼球。坊間也有不少影音教材可以放在手機或平板等3C產品上,隨時可以讓小朋友們觀看。於是3C產品不只是大人們形影不離的幫手,更成了孩子的「3C褓母」。但是,這樣真的對孩子們的成長有幫助嗎?
  不少患者會抱怨長期使用3C產品會有頭昏眼花,雙眼對焦困難的情形。確實高亮度的3C產品在使用上會比傳統書籍更容易疲勞,因此適當的休息對眼睛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朋友們在被絢麗的畫面吸引之餘,可無法考慮這麼多,張大眼睛近距離盯著C產品的孩子們比比皆是,如此長時間下來,近視會找上門也不足為奇了!
  
       高度近視的併發症,例如: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出血、白內障、青光眼等等,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因此家長們也極力避免孩子們罹
患近視並且學校老師和相關衛生單位也積極監測學童們的度數變化。那麼什麼原因會讓小朋友們的近視增加呢?總歸為先天的基因遺傳和早產,以及後天的環境因素,例如:教育程度、近距離視力工作、昏暗的工作環境、近視和散光沒有適當矯正以及睫狀肌過度調節…等等。因此3C產品在長時間近距離的使用下,對孩童視力的不良影響絕對多於電視。
  醫師及教育專家們認為親密的互動才是帶有溫度的,才是能夠增進親子關係並且啟發孩童進步開竅的關鍵,這絕對不是冰冷的手機平板能夠取代的。然而當3C褓母的照顧模式建立起來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將牢牢的專注在3C產品上,如果拿不到手便會吵鬧不休,難以管束,父母們的教養與溝通將會更難建立,如此一來您還會認為3C褓母的方便性大於缺點嗎?
  
    台灣號稱近視王國,近視一旦形成就不會消失了,因為台灣孩子們的近視絕大部分是所謂的軸性近視,也就是眼睛變形拉長而無法復原。而且一旦近視度數便會逐年增加,那麼年紀越小就得到近視的孩子,將來罹患高度近視的機會就比較高,當然就會有更高的高度近視病變的危險性,甚至造成失明的後果。衛福部2006年的統計資料告訴我們,過去20年間的台灣學童國小一年級近視的比率從3%變成21%,國中三年級近視的比率從55%變成81%,高中近視的比率從74%變成87%,其中高度近視(超過600度)的比例當然也逐年增加,從10%突破22%。國內相關的統計也發現65歲以上的族群,白內障是引發視力障礙最主要的原因,而高度近視造成的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就是第二位。
   一旦近視發生了,家長們便要花更多的心思來控制孩子們度數的增加,例如:配戴眼鏡,使用長效的散瞳劑,角膜塑形鏡片治療,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等等,如此一來才能夠減緩孩子們近視度數的增加,控制度數從來就不是輕輕鬆鬆就可以達成的目標。
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防止近視發生呢?
   別忘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教育局提倡的護眼密碼853240(幫我刪惡視力):
* 天天睡滿「8」小時
* 天天「5」蔬果
* 靜心坐姿「3」直角
* 每日戶外活動「2」小時
* 遠離「4」電怪獸(電腦、電視、手機及平版電腦)
* 3「0」1「0」護眼原則(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
希望能強化學童記憶,進而落實於日常生活。
  
    因此3C產品雖然方便,但卻要注意不能讓孩童們因而變成小小低頭族,引起近視的發生。3C產品對孩童而言能夠避免則避免,真的需要使用則以一日不要超過半小時為限制,如此一來就不會對小朋友的靈魂之窗造成負擔,而能夠維持良好的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