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再度接到轉介來的一位男性病人,他不抽煙,身體向來硬朗,但兩個月前出現'感冒”咳嗽的症狀遲未改善,自覺該到本院進一步診察。胸腔科醫師經一系列的問診及理學檢查,認為應作胸部X光檢查。不令人意外但相當遺憾的,在他的左側肺門發現異常陰影。「胸腔科醫師要我轉到腫瘤內科繼續治療」,他語帶焦急的說,「我今到只有65歲,煙酒不沾,身體從未生過什麼大病,作息也一切正常。」
他家人也從未抽煙,兩個月來胃口、體能、體重都維持穩定。比較明顯的是「咳嗽」及「輕微呼吸不順」,而且僅是斷斷續續,並未明顯持續惡化。支氣管鏡發現左側支氣管有外物壓迫,再深入一些就看到黏膜異常。刷洗下來的檢體細胞學檢查可見有肺腺癌細胞」。進一步癌症分期的檢查包括胸部及腦部電腦斷層,和全身骨頭掃描,確認是第三期的晚期,右側中縱腔已有淋巴結轉移。此時治療計畫已可清楚擬定開始第一線的全身性化學治療,而無開刀來追求治癒的可能。「為何是我?」病人無奈的問。
像這樣的病情甚或更輕微的症狀卻被確定診斷為肺癌第三期末(IIIB)甚至第四期都有。曾有一位老先生因慢性貧血就醫半年,突然主訴睫毛倒插再經仔細問診及理學檢查懷疑上腔靜脈症候群,進而由胸部X光檢查及支氣管鏡切片診斷為肺癌。甚至有個年輕女性早上起床突然覺得看東西怎麼會1個變2個,除了複視外,並無咳嗽等任何呼吸道症狀,於神經內科就醫後發現腦部有癌症多處轉移後,才在胸部X光發現躲在心臟後面約5公分的腫瘤。仔細一問,病人並未抽煙,但先生及公公都是老煙槍,她曝露在二手煙下已超過15年。
肺癌的發生通常無聲無息,即使世界各先進國家,在診斷肺癌時,無法開刀的病人都高達60%以上。多年來全世界肺癌的死亡總數高居第一名,居然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比死於乳癌、前列腺癌、結真腸癌,甚或肝癌者還多,平均5年存活率仍低於15%。而全世界每年罹患肺癌的人數遠超過壹佰萬人,大約佔所有癌症的13%。由此可見肺癌早期診療不易及較高的死亡率,絕對是一種嚴重威脅你我的疾病。
在台灣,自民國71年起肺癌死亡率及罹患率逐年攀升,從民國75年起更連續高居女性癌症死因第一位及男性癌症死因第二位,僅次於肝癌。每十萬人口之肺癌死亡人數雖約為歐美國家之一半,但每年死於肺癌之人數仍將近7000人佔所有癌症死因的五分之一。從流行病學來看,原因相當耐人尋味,相較於國外罹患肺癌者九成與吸煙有關,國人罹患肺癌的病人大約只有50%~60%有吸煙,女生的比率更不到10%。儘管如此,吸煙致癌早已是不爭之事實。決不吸煙、趕快成煙,以及避免讓自己長期口暴露在二手煙環境中仍是防治肺癌的不二法門。或有誤以為低焦油尼古丁且附有濾嘴的香煙較安全,目前已有相當多證據顯示,此類讓人吸入更深且更多亞硝胺,反而是近幾年肺腺癌節節高升的主因。當然,癮君子,曾罹患肺結核,長期肺部慢性發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家族史者,都應該要投高警覺並加強定期篩檢。其他如汽車及工業生產所排放的廢物,食物烹調所產生的油煙,及天然礦石所產生之氡氣都要避免長期接觸與吸入。
肺癌的種類與分期
以肺癌細胞病理組織的特性,可將肺癌簡單區分為兩種,分別為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共有三種主要型態:鱗狀上皮細胞癌、腺細胞癌(即一般所謂肺腺癌)及大細胞癌。非小細胞癌約佔所有肺癌的80﹪,其中又以肺腺癌逐年增加佔最大部分(30-50﹪),女性罹患比例也較男性高。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也有六成以上有吸煙或長期暴露在二手煙的環境中,小細胞肺癌的病人幾乎百分百是老煙槍.
肺癌的症狀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大家都耳熟能詳,什麼時候要懷疑是否罹患肺癌呢?以肺癌在“局部”造成的症狀及徵候而言,常見的有咳嗽、咳血、呼吸困難、呼吸窘迫、胸痛、聲音沙啞、哮喘聲、上腔靜脈症候群之頭頸部腫脹潮紅併呼吸困難、心包膜積水及肋膜腔積水造成呼吸困難等等。甚或是一開始就以轉移性病灶來表現,如淋巴結腫大、骨頭酸痛、肝腫大若是腦部轉移,神經學表現,包括複視、頭痛、嘔吐、局部手腳無力。其他諸如肺癌造成全身性的症狀,雖然較不具特異性但仍應提高警覺,如不明原因之體重減輕、食慾變差、虛弱倦怠無力甚或是發燒。
肺癌之確定診斷
一旦經初步檢查,如胸部x光片看到肺部腫瘤,因儘快配合醫生確立診斷。一般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痰液細胞學檢查、氣管鏡檢查及胸部超音波檢查配合穿刺或切片,有時要靠電腦斷層定位甚至外科胸腔鏡檢查來獲得組織病理的確定診斷,並開始尋找疾病轉移牽涉範圍,以儘早擬定完整之治療計劃。
結語
大約60~70%的肺癌在診斷時已轉移,平均五年存活率仍低於15%,所以預防肺癌的發生非常重要。萬一不幸罹患肺癌,應盡量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以獲得最正確的治療,有效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及延長存活時間。目前治療肺癌的模式與新藥日新月異。非小細胞肺癌之第二期及第三期病患術後應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可明顯降低復發率且有效延長存活。除了標準的化學治療已有較低的副作用及較高的療效外,標靶治療更進一步造福許多病患。放射線治療則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精準的定位,也有長足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