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的過程 ,絕大部份總是會令人感覺莫名的不安與恐懼....,也或許是身份不同於一般民眾,同仁與病人家屬兩種身份並存,矛盾對立的情緒也總是交錯併雜著,以病人家屬而言,總是有過多的期待,以同仁立場而言,有許多小事卻不忍有太多的苛責,當然也會擔心是否會帶來彼此的不便;因此曾一度猶豫是否要在自家醫院就診。但後來自覺何其幸運的是,我是醫院的一份子,比外人更熟悉這個環境,受到更多人的照顧,但更幸運的的是,這次內人住院的起因,是因為我們要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一段難掩的喜悅,而不是面對可能生死離別的病痛。
醫病關係之所以劍拔弩張,在於彼此之間的互不尊重,好似兩條永不交集的平行線,雙方各站在自己的立場評估需求,這或許是醫病之間本身與生俱來的原罪,但只要各退一步多為對方立場想一點,一切都可迎刃而解,在此願意分享一段親身溫馨而愉快的經歷,也在此一併感謝,在這段過程裡,所有曾幫助自己的人。記得去年內人發現懷孕,經同事介紹,掛了產科林顯明主任的門診,也許自己只是院內一名低調無名的小員工,所以林主任並不知自己是員工身份,那時也自覺不會受到所謂“自己人”的特別禮遇,但看了幾次門診之後,發現我們也並沒有受到所謂不好或不平的對待,尤其是喜歡林主任永遠泛著微笑的面容,因為他的微笑卸除了我們醫病之間的距離感,雖然我們這對新手父母,總有滿滿的疑問,他的回答,不多言但句句切中要領,而且總是笑笑的對我們說:「一切正常」,這一句在事後想來格外足夠,因為我們必需信賴醫生的專業判斷,為人父母最想聽的不就是這句話嗎?在待產的過程中,林主任也時刻關心內人的產程進度,甚至在接生時,對內人加油鼓勵和引導生產的和緩話語,一字一句都在在給足了我們足夠的安全感,接生順利後,他向家屬握手恭禧而不居功的謙和神情,都令人倍感窩心;其實在醫病過程中,只要專業、微笑、謙和和尊重,自然可以建立病人的信賴感與滿意度。
當然在『樂得兒』待產的過程,也是一段令人刻骨銘心的過程,當然,樂得兒個人化的待產空間,是最人性化的一部份,它免除了產婦在開放空間待產的不適感,因為她們在此時是最憔悴而痛苦的,當然需要一個隱密的空間。而產房內的護理人員服務態度,更令我們著實感動良久;從病房環境的介紹、與醫師聯絡產程進度、安排無痛分娩及產後病房、對產程進度與狀況的回答、產程應有的認知與準備,這一切一切的說明都令人覺得放心和安心,可是更令人覺得窩心的是主動協助更換產褥墊及沖洗身體的過程,雖然家屬在旁,她們仍一肩扛起,不會推託,尤其在學習沖洗的過程中,我因為沒有經驗,所以顯得格外生疏,在旁的護理人員,隨即輕喊了一聲:「沒關係,我來」,便接手下面的動作,一面沖洗,一面細心的解說每一個動作及應注意的細節。其實以待產的我們而言,要的其實真的不多,要的只是一份安心的感覺,即使是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句簡短的說明,一個鼓勵的眼神,讓我們的等待不再是充滿一連串的問號,而這些她們都做到了,而且超乎我們的意料之外。其實任何躺在病床上的家屬或隨侍在旁的家屬,最怕的就是漫長又不可知的處置過程,因為無知會造成恐懼及驚慌,會使情緒變得不可控制,就因為有她們細心解答和溫暖的微笑,從不間斷的「加油」聲,她們關心產婦的感受,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們也在乎身為家屬的我的感受,甚至在最後階段的產程,她們對內人身心投入的程度,比我更像是『家人』,因為那時的我,只能束手無策的站在旁邊猛踱步,眼睜睜看著她們為內人所做的一切一切,她們給的遠遠超過我們想要的...。以人為本的醫療,不就是要設身處地比病人先一步思考,捨我其誰比家屬搶先一步服務,一切都超出病人及家屬的預期,這才是最優質的好服務。
當然這其中我們夫妻也曾有小小的牢騷與意見不合,因為從內人產檢到生產的過程,是自己進出診間最頻繁也是以“局外人”最仔細端詳醫院的一段期間,以員工身份覺得習以為常的“慣性” ,竟會是內人眼中的“不慣”,起初認為一切沒有對錯,只是角色認知問題,我們的爭執點,包括:她常會覺得某些醫療器材看起來過於老舊,不像診所那般先進而重視行銷,診所都用3D超音波,而且會贈送胎兒超音波的DVD光碟,具有紀念性價值,我卻認為診斷正確最重要;她覺得檢查空間窄小擁擠,我卻覺得這樣比較溫暖,而且更靠近醫生一點;她覺得診察間面對電梯,隱密性不夠,我卻覺得這樣進出較方便;她覺得診間跟診察室之間距離太遠,動線規劃不佳,我卻覺得多運動對孕婦比較好;她說自費的單人房,差價跟飯店差不多,但設備略嫌老舊與髒污(天花板、牆壁、浴?),我說我們的核心產品是“醫療服務”,不是“住宿服務”;但後來靜下心想想,其實最優質的服務,是從進門的第一眼所及就應該要全程開始提供的,包括無形的服務,當然也包括有形的設備...,雖然這些小缺點都暇不掩瑜,但當我們自豪升格為醫學中心時,“精(醫療技術)益求精(硬體設施)”不正是我們應該抱持的目標嗎?可以想見的是,移動的距離越短,越不容易迷失在醫院這座將日益擴大的巨塔叢林中,動線的稍做調整,空間的擴大整修及硬體設施更新汰換,都只是舉手之勞,我想,不斷滿足外人的要求,才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這一次就醫的經歷,使我深切覺得,醫院必需營造出「法庭的專業、家的溫馨及飯店的舒適」,這一切對於病患就正如空氣.水和陽光一般的重要,而這三句箴言,與我們一直念茲在茲的宗旨、使命與願景自是不謀而合。『法庭的專業』,代表著醫生所做的診斷就必需如同法官所做的判決,不容被質疑,一定要被病患及家屬信任,但不容受質疑的背後,代表者就是身為醫生的專業,以實證、理論和經驗做判斷,找出真正對病人最適當的處置,而這一切都需要醫生在體力及心力上的付出;醫生的『專業』就如同『空氣』一般,對病人而言,都是片刻都不能欠缺的,因為病人的生死往往就在一瞬之間,操之在醫生的手上,失去了專業,就會使病人失去生命。『家的溫馨』,代表著噓寒問暖與真誠關心,醫院不只要靠專業解除或減輕病人生理的不適,還要靠「溫馨」來舒緩病人心理的不安,彼此就像家人一般關心和扶持,即使不能幫他解決問題,也要協助他面對問題,所以我們要在病人在生理和心理面臨嚴冬時,不時的射進一絲『陽光』,溫暖他們,讓他們覺得是被重視的、是被告知的、是被關心的,即使是病情束手無策時,我們也要在病人內心逐漸失去陽光時,以關心凝聚成陽光,溫暖他未來的日子。『飯店的舒適』,代表著怡然自得的空間規劃,雖不需豪華氣派,但需處處考慮人性,『明亮、乾淨、安全、隱私、無時無刻不在的服務』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就如同對『水』的需求一般,我們可以一、兩天容受沒有水的不便和不適,但長期沒有水,除了會造成不便、不適外,甚至會導致生命的危害,因此長期不安全、不舒適的環境,也是會留不住病人的,會讓病人在就醫過程覺得有所缺憾。
專業有如空氣之必需,所以我們一直戮力『持續提昇醫療品質』,不斷提升我們的專業,藉以提昇醫療品質;溫馨有如陽光之必需,所以我們一直追求『善盡社會醫療責任』,照顧及尊重每一位就醫的病患;舒適有如水之必需,所以我們一直是重視『以人為本的醫學中心』,所有的規劃與設計,都以病人的思考為思考,如果人人有心,我願衷心相信『以人為本』的種子,能夠在本院深深?根,並在全院每一個人心中蘊釀發酵、在全院的每一個角落蔓延滋長;從本院做起,徹底改善現今的醫病對立關係,因為只要我們有做的,病人一定就會深切體驗到,只要病人能夠深切體驗到,我們就要有自信能夠做到好到超乎他們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