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貝里斯為台灣中美洲友邦之ㄧ,人口約32萬人,國民組成種族以馬雅人與非洲裔黑人為主。該國有60%的肥胖人口,高血壓與糖尿病之盛行率各約30%,非傳染性慢性病已成為民眾健康主要危害。除了生命損失,愈來愈多的尿毒症病人產生,形成極大的健康與經濟負擔。
貝國於2012年向台灣表達公衛合作計劃以防治慢性腎臟疾病意願,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與本院共同研擬國際醫療援助計劃。本院長期關注國際人道救援,並積極響應政府政策,盼能以本院醫護人員專業能力增進友邦人民健康福祉。
依據貝國當地實際需求、本院專家評估、延請外部專家調查、雙方人員多次會議討論,根據慢性腎臟病照護及衛教體系經驗,本院與其共同提出「貝里斯慢性腎衰竭基礎防治體系建構計劃」。2016年5月本院林芳郁院長率領團隊至貝里斯參與計劃啟動儀式,計劃為期三年,目的在提升貝里斯醫事人員及透析護理師能力、推廣衛教知識、建立個案追蹤管理系統及提供流行病學報告。
本院執行方式
以往的國際醫療援助計劃僅限於專案的單一行動,如:義診、醫療器材捐贈等,資源無法有效整合且廣度不足,無法根本解決受助國問題。特別是慢性病防治與腎臟病預防,需要養成良好飲食習慣、自我健康管理、適當醫療人員照顧,都不是一蹴可及的目標。如何讓受助國於計劃結束時能達到自立更生、協助當地醫療團隊發展符合當地醫療的服務方案,最終由當地政府及醫療團隊接手,才能給受助國民眾最大的福址。
本院為了解決單從任何一個面執行所造成的問題,思考以疾病預防為優先,如何在貝國整體醫療架構與國民健康行為產生深度變革,全面建構不同以往的執行模式。
民間面執行由貝國醫療機構選派資深醫師至本院腎臟內科進行兩個月專精訓練。本院腎臟內科每年派遣專科醫師至當地舉辦腎臟病防治工作坊,將全國各級醫療院所醫師逐次納入訓練。為了讓計劃受益對象擴大至全體民眾,招募將近150位社區衛教志工,並訓練志工至社區對一般民眾進行衛教、製作衛教海報,教導民眾從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生活型態並身體力行。
為強化社區宣導效果與確實掌握國民健康問題之具體數據,本計劃得到貝國衛生部的支持與統計調查局的支援,透過科學性分層抽樣,執行社區民眾健康篩檢,內容包括個人健康行為問卷訪談與健康檢查。目的有二:一是藉由調查結果,了解實際民眾生活,建立國民健康資料,擬定未來慢性病防治策略;二是藉由訪談,告知民眾如何預防慢性病,何謂健康生活。
自2017年初,本院醫師與國合會駐地經理開始實施社區調查團隊訓練。8月起,全國各行政區域同步開始執行社區健康調查,甚至為配合居民起居,在假日積極出訪。最後將資料登錄於本院資訊處協助開發的慢性病個案追蹤管理功能,協助醫院日後追蹤個案狀況。
在社區篩檢時因需要抽取血液樣本,部分貝國民眾因不了解而謠傳為注射不明藥物,貝國衛生部與台灣當地大使館緊急發佈聲明表示抽取之血液樣本僅做為慢性病與腎臟疾病篩檢,且此問卷通過第三方IRB通過,並非仿間相傳的人體實驗,立即做到危機控管。
這不但是腎臟病防治,更是慢性病防治宣導與篩檢,貝國政府也可獲得極其珍貴的國民健康資料,在未來的醫療政策制定將極有助益。我們還透過電視、廣播、社區宣導等積極宣傳活動,本院於當地支援的醫師甚至被民眾認出來,民眾開心的與醫師分享學到的知識,獲得極大回響與認同,也替台灣完成一次成功的國民外交。
計畫成果
本計畫經過3年的前期籌備及將近3年之實際執行,成果斐然。本院內科部彭渝森主任受衛福部邀請,赴瑞士日內瓦於世界衛生組織大會會場外辦理會議,擔任5月24日舉辦之成果報告與談人。會議主題旨在分享台灣公衛醫療合作實務成果,與會貴賓均肯定此計畫之成果,頻頻詢問計畫進行中的困難是如何克服、官方與民間部門的協調分工、未來的進一步計畫,許多友邦更表達希望複製此公衛計畫模式。
本計劃展現本院計劃團隊在公衛醫療之專業,開啟了新的公衛合作模式。或許國際醫療援助的路很艱辛而漫長,需要多方朝共同目標前進,但透過分享臺灣發展經驗並回饋國際社會使命,讓我們不迷航,持續讓醫療專業能力能延伸至更遠、更廣的地方。

2016年5月本院內科部彭渝森主任赴貝考察並教授貝國種子學員使用腎臟內科超音波。

2017年8月本院第二次自費組織6名醫護人員,至貝里斯KHMH國立醫院及貝里斯視障協會辦理為期一週之義診。圖為腎臟內科徐世平主任、眼科部張珮瑤主任、耳鼻喉科暨頭頸外科方楷旻醫師接受貝里斯電視節目The Morning Show訪問。

2017年8月本院腎臟內科徐世平主任執行義診。

2018年5月本院腎臟內科白玫芬病房主任與血液透析病房吳淑萍護理師赴貝里斯執行後續臨床教學任務並執行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