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達到美國心臟學會心肌梗塞再灌流標準
  急性心肌梗塞是國人健康的重大殺手,如能在發作後十二小時的黃金搶救時間,利用靜脈注射抗血栓藥物灌通梗塞血管,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據歐美的文獻研究統計,延遲越久死亡率越高。近年來隨著國內各醫療院所心導管技術的進步,直接利用氣球擴張,可以更有效地打通阻塞血管,改善病人的癒後。但因為心導管手術的準備比直接注射靜脈藥物耗時甚久,平均須延遲一個小時以上,反而有可能造成病患權益的損失。
  
  因為心肌梗塞發生時間均很突然,病程表現多變,緊急心導管救治的最大困難點是急診醫師如何在第一時間診斷出病人需要接受心導管治療,與心導管室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心臟科醫師、放射師與護理師等醫療團隊聚集,尤其在夜間或假日,更是緊急心肌梗塞最常發生的時間。有鑒於此,美國心臟學會早在2005年就推行了D2B(由病人踏入急診室起到在導管室接受氣球擴張治療的時間)緊急再灌流品質改善運動,並提出六大改善策略,希望使得至少百分之七十五的非轉院病患(轉院病患須合併計算前一個醫院之醫療時間和轉運時間),達到90分鐘內成功以氣球擴張阻塞血管的目標,得到國際醫界的響應,除美國本土外,迄今已有9國21家醫院加入該組織。
    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團隊早在2000年成立心導管服務以來即堅持品質提供365天24小時之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流服務,已成功搶救超過超過1400位病患;為了持續提升品質達到國際標準,自2006年4月開始逐步監督流程並於2007年12月15日率先成為國內第一個加入美國心臟學會D2B的聯盟會員國,美國D2B聯盟更將我國國旗放置在該聯盟的網站上。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終於在2008年6月達到百分之七十五非轉院心肌梗塞病患,90分鐘內成功灌通阻塞血管的里程碑(如合併計算轉院病患更可有效縮短至約30分鐘),同樣的本中心心肌梗塞病患的住院存活率也大幅提高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傳統死亡率超過百分之二十),成為品質最優的心臟血管團隊。 
  本團隊D2B的成效已獲國內外各醫療品質機構的肯定,在今年的5月31日榮獲由醫策會主辦衛生署指導的「2008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邀請D2B的論文主題口頭發表,並於六月底於德國柏林的國際心臟學會,獲邀前往發表國際性的學術論文海報。 
  本團隊曾由醫師辛和宗創下D2B僅四十七分鐘的紀錄﹐但隨後被年僅三十一歲的吳靜芬醫師以四十四分鐘超前﹐她說﹐四十七歲身材壯碩的譚○○先生發病到送進醫院﹐立即被診出心肌梗塞﹐在獲病患同意後就馬上施作動脈穿刺的心導管手術成功。
  
  本院將這次成功經驗在國內國際醫學會上報告外,本院心臟中心團隊更持續改善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流的救治時間外,並繼續發揮365天24小時緊急服務的精神,提供心臟病患者最佳的醫療服務。
 
Door to Balloon Time
所謂Door to Balloon Time即為病人從進入醫院時間(Door)到血管被氣球打通(Balloon)時間。

 
Door   
    Ball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