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javascript技術開發,請開啟javascript設定
跳到主要內容
:::
English
交通資訊
網站導覽
徵才訊息
企業社會責任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網路掛號
尋找醫師
進度查詢
認識亞東
急診資訊
慢箋預約
藥物查詢
健康檢查
常見問題
樓層資訊
醫院簡介
核心專長
宗旨與願景
董事長序
院長序
組織架構
大事記
策略聯盟
亞東年報
最新年報
歷年年報
網路掛號
掛號說明
門診時刻表
停/代診醫師
健康檢查
常見問題
樓層資訊
我要掛號
掛號說明
依部科查詢
依症狀查詢
依醫師查詢
掛號查詢
查詢/取消掛號
進度查詢
看診進度查詢
抽血進度查詢
領藥進度查詢
麻醉諮詢進度查詢
就醫指南
急診資訊
慢箋預約
藥物查詢
健康檢查
常見問題
樓層資訊
門診就醫
門診時刻表
門診就醫流程
收費標準及方式
門診就醫須知
停/代診醫師
颱風特別門診
特色門診
特色門診
整合門診
早療聯合評估門診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
住院就醫
健保病床公告
住院流程
病房介紹及收費標準
住院膳食收費
住院須知
出院
出院及轉院流程
出院準備暨長期照護
轉診
轉診院所預約掛號
轉診報到流程
轉診掛號流程
轉診費用優待
就醫資料申請
文件申辦注意事項
文件申請相關辦法
申請程序及費用說明
身心障礙鑑定流程
身障及外籍移工寄送進度查詢
交通資訊
來院交通
免費接駁車服務
停車服務
停車優惠說明
醫療團隊
急診資訊
慢箋預約
藥物查詢
健康檢查
常見問題
樓層資訊
科部介紹
醫師介紹
我要看哪一科
特色醫療
急診資訊
慢箋預約
藥物查詢
健康檢查
常見問題
樓層資訊
國際醫療中心
形體美容醫學中心
亞東體雕減重團隊
健康管理中心
癌症防治中心
兒童發展中心
達文西手術
血友病中心
乾眼症中心
高壓氧中心
嗓音治療中心
失智中心
生殖醫學中心
睡眠中心
心臟血管醫學中心
心臟血管外科
心臟血管內科
亞東訊息
急診資訊
慢箋預約
藥物查詢
休診公告
工程招商公告
健康檢查
常見問題
樓層資訊
聰明就醫
徵才訊息
院務消息
最新消息
醫療新聞
衛教園地
各科衛教
國際旅遊醫學
衛教單張及指導包
就醫提問單
友善連結
影音專區
衛教影片
特色醫療
媒體專訪
亞東 Podcast
亞東院訊
最新院訊
歷年院訊
活動訊息
活動報名
感謝園地
感謝園地
病人安全
安全就醫小叮嚀
病人安全目標
病人權利宣言
病人安全月
醫病共享決策
決策緣起與推動
決策輔助工具 (PDA)
滿意度調查
為民服務
急診資訊
慢箋預約
藥物查詢
健康檢查
常見問題
樓層資訊
社區健康
健康促進
禁菸宣導
器官捐贈
安寧醫療
社福資源訊息
失智共同照護中心
醫學倫理委員會
通譯人才資訊公告
服務諮詢
問題諮詢
視訊諮詢
聯絡方式
院長信箱
顧客意見反映信箱
顧客就醫經驗調查
亞東1999通報專區
教學研究
急診資訊
慢箋預約
藥物查詢
健康檢查
常見問題
樓層資訊
圖書館
人體試驗審議委員會
人體生物資料庫
受試者保護中心
臨床試驗中心
圖書館
AI取證驗證中心
醫學教育
教學培訓
教學資源
教學部官網
研究發展
醫學研究部
研究資源
研究計畫
人工智慧
細胞治療
專利技轉
交通資訊
網站導覽
繁中
繁中
英文
徵才訊息
企業社會責任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選單
搜尋
搜尋
搜尋
首頁
醫療團隊
肝膽胃腸科
肝膽胃腸科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肝膽胃腸科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關於我們
特色醫療
醫療團隊
衛教資訊
醫療新聞
媒體影音
亞東 Podcast
門診時間
:::
醫療新聞
2025年03月14日
胃部基質瘤比率上升 胃鏡可及時查出早期胃癌
好醫師新聞網 邊建元
52歲的陳先生在例行健康檢查時,透過胃鏡意外發現胃上體部有一個黏膜下腫瘤。為了進一步確診,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鍾承軒
安排了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腫瘤源自胃的肌肉層。經綜合評估後,
鍾承軒醫師
立即為陳先生進行內視鏡全層腫瘤切除術,完整且成功的將腫瘤切除,並運用「內視鏡縫合系統」精準修補切除後的胃壁缺損。手術後,陳先生恢復順利,隔日即可進食,並於術後第三天順利出院,康復進展順利迅速令人欣喜。
胃鏡檢查普及化,胃部肌肉層腫瘤檢出率飆升
近年來,隨著影像診斷技術進步及腸胃內視鏡檢查的普及,胃壁「黏膜下肌肉層腫瘤」發生率逐年提升。鍾承軒醫師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這類腫瘤的整體盛行率約為0.36%至1.94%,其中70歲以上族群的盛行率更高,可達10%。
對於2公分以下的小型胃壁肌肉層腫瘤,
鍾承軒醫師
建議每6至12個月進行內視鏡超音波追蹤。然而,約有3.2%至8.4%的患者在追蹤過程中可能出現腫瘤增大的情況,且病理組織學顯示,約30%至50%的此類腫瘤為「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簡稱GIST),屬於惡性腫瘤,需及時進行切除治療,避免進一步惡化風險。
胃鏡微創技術成趨勢,為胃部GIST治療提供新選擇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胃部GIST已成為僅次於胃腺癌的第二大胃部惡性腫瘤。2017年,胃部GIST約占所有胃惡性腫瘤的5.55%,至2022年已迅速上升至22.65%,顯示過去五年其發生率以每年平均1.42倍的速度增長。
鍾承軒醫師
表示,傳統治療胃GIST的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通常採用剖腹手術或腹腔鏡切除。然而,隨著內視鏡切除技術和內視鏡縫合技術的進步,胃鏡切除技術和內視鏡縫合技術的發展為患者提供新選擇。透過經胃鏡進行的微創治療,不僅無需體表傷口,適用於2至3公分以下的胃壁肌肉層腫瘤,還能達到診斷與治療同步進行的效果,大幅減少外科手術創傷並提升術後恢復速度。
鍾承軒醫師
進一步解釋,由胃壁肌肉層位於深層,完整切除腫瘤過程中可能引發胃壁穿孔,因此需採用專業內視鏡縫合器械進行精準封閉,以降低術後可能出現的腹膜炎、感染或出血等併發症風險。藉由微創胃鏡切除與傷口縫合技術,患者術後一天內即可進食,住院時間大幅縮短。相比傳統外科手術,胃鏡微創治療不僅顯著縮短康復時間,還能有效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是新穎醫學胃GIST治療的重要趨勢。
醫師呼籲建立健康管理習慣,定期診斷、精準治療
此外,
鍾承軒醫師
提醒,若發現胃部黏膜下肌肉層腫瘤,應儘早尋求專業肝膽胃腸內外科團隊進行內視鏡超音波評估,全面掌握腫瘤的大小、深度及惡性風險,並根據個別病情量身制定治療計畫,包括外科手術或微創胃鏡切除。透過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不僅能有效降低疾病風險,還能大幅提升患者的健康預後與生活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連結:
請點我
回列表
進度
查詢
網路
掛號
APP
下載
TOP
回到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