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醫療
神經重症監測
團隊專責醫師均為神經內、外科專科醫師,主要收治神經內科重症疾病(如嚴重缺血性腦中風、癲癇重積症、腦膜炎等)及神經外科疾病(如頭部外傷、大範圍出血性腦中風、腦血管病變、腦瘤、高位頸椎損傷或疾患等)病患。重症神經學照護包括,腦波監測 (腦皮質電圖和立體腦電圖) 、神經康復及神經修護等,日後致力於發展功能性腦部手術(腦深層刺激手術和清醒腦部手術),期望為本院神經重症之長遠發展奉獻心力,造福新北市民甚至全國民眾。
善終關懷
配合衛服部政策,積極推動善終理念,積極協調家屬舉辦緩和醫療家庭會議,期望末期病人能有另一個圓滿的結束。
團隊成員通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人員訓練,具病主法核心講師資格,「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最好是由自己決定。」
重症營養
為使重症病人接受管灌營養之調劑達到最適切之醫療照護,由營養醫療專科醫師,營養醫療專科藥師,營養醫療專科營養師,營養醫療專科護理師組成堅強的團隊,成員均已取得台灣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四師專科認證。提供病人適當的營養支持,擔起臨床營養醫療照護之重要責任。
新北市7家醫療院所 榮獲15項SNQ國家品質標章
https://www.femh.org.tw/research/news_detail.aspx?NewsNo=13648&Class=1
COVID 疫情
亞東紀念醫院為新北市唯一的醫學中心,也是全國床數最多的專責醫院。在此次全球性的重大災難事故裡,神經加護病房團隊也義無反顧的加入前線奮戰,照顧COVID重症患者。
治療項目
急性腦中風、癲癇重積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症、創傷性腦損傷、腦血管病變、腦瘤、高位頸椎損傷或疾患、休克、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心肺復甦術後病人照護。
設備/儀器介紹
腦波
記錄大腦神經細胞產生的電位變化,藉以判斷大腦功能是否有異常電訊號傳導或電位異常,作為醫師診斷的依據。亦可用來幫助診斷癲癇的分類、器質性腦病變、新陳代謝障礙等。
體感覺誘發電位
誘發電位是用來協助醫師診斷疾病的一種重要工具,具有非侵入性,可系列追蹤神經系統變化之特性。由於電生理學的進展配合科技的進步,目前在臨床醫學應用上,可用於篩檢中樞神經及週邊神經之功能。而誘發電位診斷的技術在電腦科技的協助下,以定量及客觀的方法來評估神經系統的生理功能,更可提升對病患的醫療服務品質,相信未來誘發電位在醫學研究及發展上會更具重要性。
二氧化碳監測儀
是一種非侵襲性、持續且可即時監測的工具。對心肺功能不穩定的重症病人、及確認氣管內管插管位置,具有相當好的評估價值。其持續且即時監測的特性,對於嚴重頭部創傷患者應避免過度換氣所造成的腦血管收縮,進而降低腦灌流而引發續發性腦損傷和降低死亡率,皆能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間接熱量測量法
非侵入性而準確的代謝率測量方法,可估計「休息狀態能量消耗量」,了解受患者的能量消耗量或24小時的熱量需求,「呼吸商」藉此推測受試者的營養素使用情形,間接估計主要營養物質氧化所產生的熱量,讓我們了解對於傷害的過度代謝反應,以及針對不同的疾病狀態與器官衰竭的情形,設計能被有效吸收的營養治療方案,影響了內科學與外科學的醫療,包括特殊病房的溫度調整,以及病人脫離呼吸器的過程。
局部腦氧測量
經由非侵入式貼片持續監測大腦額葉皮質層氧氣飽和度,評估腦部的供需平衡及局部組織灌流狀態的方法,利用腦組織中的紅血球對近紅外線吸收不同進而精算出數值。
麻醉熵值
在全身麻醉期間採集「腦波圖」和「前額肌電圖」的訊號, 運算出RE(反應熵)和SE(狀態熵),以數字來呈現大腦意識狀態,主要監測病患全身麻醉深度及意識恢復程度。
神經肌肉傳導測量
藉由神經肌肉傳導測量設備向運動神經傳遞刺激電脈衝,並測量肌肉對刺激的收縮反應,以表示神經肌肉阻斷的程度,臨床應用於優化麻醉期間病患使用神經肌肉阻斷劑量的需求、預測正確的拮抗劑使用時機、優化病患甦醒恢復的時間、減少殘餘麻痺等副作用的發生率、提高拔管後患者的安全。
目標溫度控制
目的是降低病人體溫進而減少腦組織代謝率及氧需求,透過「體內靜脈置入 導管」或「體外貼片溫控裝置」快速將病人核心體溫降低至目標溫度,廣泛被運用在心跳停止復甦後未甦醒及嚴重神經功能受損患者,其目的在降低心跳停止復甦後再灌流所造成的腦損傷及改善神經學功能預後,得盡早進行溫控治療可減輕腦部損傷的後遺症,並改善神經學功能的預後。
非侵入性血流動力學監視儀器
是非侵入性的心輸出監測儀器,可取代傳統的超音波等檢查方式,幫助醫師對重症病人快速鑑別診斷,監測評估治療效果,以及提供藥物調劑最佳化的治療,提供定期床邊即時的非侵襲性心臟搏出功能監測與篩檢。
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是一種人工血管,經由肘前窩或上臂靜脈穿刺後進入心臟的一條中心靜脈導管,主要為輸液給藥,減少靜脈穿刺的次數,適用於長期臥床、年長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刺激性藥物、周邊靜脈注射困難度患者,建立一個安全又可以減少針扎痛苦的靜脈導管。
膀胱餘尿超音波
是一種非侵入性、準確度、便利性、受檢者較舒適度的方式取代導尿來做為膀胱餘尿功能評估,避免神經性損傷患者因神經性膀胱造成自主神經反射異常、水腎及反覆泌尿道感染等問題,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導尿次數,降低包含尿道損傷、感染以及病患不適感。
單位獲獎
神經加護病房對於「降低神經加護病房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積極提升醫療品質成效卓越
榮獲亞東紀念醫院111年度「友善夥伴投票率第三名」
榮獲亞東紀念醫院111年度「護理部專案報告繳交率第一名」
榮獲亞東紀念醫院111年度「護理部進階報告繳交率第一名」
榮獲亞東紀念醫院111年度「護理部個案報告繳交率第三名」
[COVID-19專責加護病房重症病患合併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盛行率與死亡率分析-單一加護病房經驗]榮獲2022年級重症年會海報論文最佳臨床論文獎優勝
[醫病共享決策SDM-ICU嚴重腦傷病人急性期後的治療選擇] 積極推動表現特優
[全面突破腦中風關鍵時刻-亞東腦中風整合照護團隊]通過2021年SNQ國間品質標章 醫療院所類/醫院各色醫療組 績審評鑑
[降低北部某醫學中心神經加護病房留置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密度]榮獲2020年台灣健康照護品質管理競賽海報組佳作
[醫病共享決策SDM-長期使用呼吸器的病人需不需要接受氣管切開術?] 積極推動表現特優
[降低神經加護病房留置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密度]榮獲第19屆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活動佳作
[醫病共享決策SDM-ICU嚴重腦傷病人急性期後的治療選擇] 積極推動表現特優
[精進急性腦中風個案到院前緊急處置銜接院內流程]榮獲2019 國家醫療品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