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衛教資訊

糖尿病足部保養

張純昭

糖尿病足部保養
亞東醫院 張純昭 護理師

我們常常會聽到糖尿病會有併發症,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及心血管疾病,這些併發症不會立即發生,糖尿病患者常常忽略,它來的時候無聲又無息,所以我們要提早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併發症的預防主要是血糖控制之外,足部保養是我們平常可以去注意到的,通常,糖尿病足會因神經感覺病變及血管病變所造成。另外,間歇性跛行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號,即走路走一會就會腳痛,腳麻無力,停下來休息一會,休息後又能繼續走,但不久又會疼痛,必須停下來休息,即是“間歇性跛行”。

感覺神經病變症狀通常由腳趾開始出現,初期可能極輕微的感覺功能減退,會出現類似"戴手套"、"穿襪子"的感覺,手指及腳趾感覺神經受損時,痛覺與溫度感覺會變得不敏感甚至消失,會有表皮痛、燒灼感、觸電感及麻木感,這種神經痛的現象在夜晚、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會更嚴重。運動神經病變出現肌肉張力調節不良,產生爪狀足及後跟腱攣縮等症狀,造成不正常的壓力點,又因鞋子及地面等磨擦、重壓,足部就容易受傷、潰爛。

如果發現自己的足部發涼、麻木、發紫,這就是糖尿病足血液循環差的表現,加上自主神經病變引起的皮脂腺分泌油脂減少,使皮膚變的乾燥、龜裂而感染,當血糖偏高,免疫系統功能變差,對細菌抵抗力也會變差,影響傷口癒合。因此要養成檢查足部皮膚狀態的習慣,並做好血糖監測,預防傷口發生。

平常在家每天需要檢查雙腳,觀察足部有無傷口、乾燥、脫皮、雞眼、厚繭、水泡發紅,趾頭變形等情形,腳趾間有無裂痕、感染、水泡或皮膚變色。如病人自己不能檢查時〈如視力不佳〉,可由家人或朋友代勞,或腳底不易自行檢查時可利用鏡子。另外保持足部清潔,每天以溫和肥皂清洗,洗畢,以柔軟毛巾拭乾。先由他人測水溫(41~43℃),泡腳不要浸泡超過10分鐘。

腳趾甲修剪前先用軟刷子擦洗腳趾,修剪腳趾甲時要用趾甲剪,勿用剪刀,趾甲要剪平直,齊趾端,勿剪成尖或圓形。腳趾甲修剪後,用鈍頭銼刀磨平趾甲面。嵌入性趾甲或硬厚趾甲勿自行處理,應找外科醫師處理。皮膚的保養以適量不含酒精成份的乳液擦拭皮膚,以柔軟刷子或細緻浮石、海棉擦洗、除老皮。勿用熱水泡浴、加熱墊或其它保暖裝置,若使用電熱器,應遠離身體,以使室溫溫暖為原則,以免燙傷。

出門時,可選擇舒適好走的包鞋,鞋子的選擇重點包括楦頭要寬、質料要柔軟、通風、鞋底要夠軟且輕、支持度佳、內部接縫少以減少磨擦、好穿脫,足部應儘量避免受刺激、傷害,避免過緊或高跟鞋,以免造成趾頭的壓力。穿鞋前先檢查鞋中有否異物等,切勿赤腳,即使於室內仍要穿鞋,外出時不要穿涼鞋;購買新鞋應選擇在傍晚時刻,穿新鞋時,第一天不超過半小時,檢查足部有沒有被擠壓或摩擦,隨時檢視足部,避免受傷而未察覺。襪子選擇能吸汗棉質的白色或淺色的襪子、襪子應無突出的縫線、破洞或縫補突出物,以避免足部受傷,避免鬆緊帶過緊,以防壓迫血液循環。

糖尿病足的高危險患者應做好足部照護的功課,除了控制血糖及注意足部護理,經常檢查足部,選擇合適鞋襪,預防足部受傷。萬一發生足部潰瘍傷口持續兩週未能癒合,尋求立即求醫,讓傷口早日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