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衛教資訊

慢性中耳炎的治療

趙庭寬、洪爾謙醫師

或許有些人常常有這樣的疑問:「醫生說我有中耳炎,到底需不需要手術」?或是「耳膜有破洞,要怎樣才能復原」?甚至有些人長了所謂的「珍珠瘤」,卻完全不和道該如何處理。這種茫然而不知所措的心情,正是身為病人最為痛苦的,了解自己的疾病,才能更輕鬆地面對疾病,達到治療的目的,這也是這篇文章的目的。

◎中耳的構造及功能

  人類的耳部結構主要可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三大部分。中耳乃是介於外耳及內耳之間,最外側以鼓膜與外耳分界,最靠內側則是以包覆內耳的骨頭為界限。中耳實際說來應該稱為中耳腔,是充滿了空氣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包含三塊聽小骨:槌骨、砧骨、及鐙骨,由外而內連接了鼓膜以及內耳,負責將外界的聲波傳導並放大進入內耳,換句話說,是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中耳腔在正常情況下是一個密閉的空間(外側有耳膜阻隔),唯一可以進出的管道是位在中耳腔前方的耳咽管(又稱為歐氏管),連接中耳腔至鼻咽的側方,由此管道可以進行換氣(調節此中耳小空腔的壓力)、排除分泌物等功能,但是耳咽管也正是細菌或病毒進入中耳、造成感染的管道,換言之,耳咽管的功能良好與否,攸關中耳的健康,因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解剖構造。

◎慢性中耳炎的種類、成因及症狀

  慢性中耳炎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另一類則為膽脂瘤,即所謂的珍珠瘤。二者的成因及症狀不盡相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真正成因其實仍究未明,最常被認為的假說是一次嚴重的急性中耳炎,造成了耳膜的破洞,而此破洞癒合不好,之後變成了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這種情形的症狀最為惱人的是耳漏,尤其在感冒或抵抗力較差時,耳朵便流水、甚至流膿;有些人則是本來有了耳膜破洞但卻不自知,在一次游泳耳朵進水後,引起感染
而流水流膿才發現。另外,因為這種發炎及感染是慢性的疾病,除了中耳黏膜可能因此而有變化,中耳的聽小骨可能也會受到波及,造成聽小骨的破壞或固著而導致傳導力下降,加上耳膜的破洞,病人的聽力會漸進性地變差,更甚者會引起內耳迷路的發炎,導致眩暈,影響到平衡功能,且聽力喪失會更為嚴重。

至於膽脂瘤cholesteatoma,分為先天及後天兩種,一般大人的膽脂瘤是屬於後天性,其成因中最多見的是因為耳咽管功能不良,導致後上方鼓膜的塌陷,之後扁平上皮的增生所造成(所以跟膽脂肪等等的並沒有關係),因為內含白色的上皮碎屑,在手術時看似珍珠,因此也被人稱為珍珠瘤。這種情形會造成周圍骨頭受到侵蝕,聽小骨也會被破壞,因此聽力亦有下降的情形;另外,細菌非常容易在其內滋長,所以惡臭的耳漏也是常見的症狀;而膽脂瘤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侵犯內耳及顏面神經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有人會有眩暈、合併感音性聽力障礙、或顏面神經麻痺的情形,嚴重者甚至會有乙狀靜脈竇血栓、腦膜炎、腦炎及顱內膿瘍等可怕的併發症,需要積極手術、並且給予抗生素治療。 

◎慢性中耳炎的治療

慢性中耳炎因為每個人的嚴重程度都不相同,因此,最適當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最好的方法仍需由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經由臨床症狀、耳膜及中耳的局部檢查、以及聽力評估等,做最好的建議。一般來說,慢性中耳炎的治療不外乎內科治療(抗生素)、以及手術治療。若只是單純的耳膜破洞,耳漏的情形很少而且輕微,並且在服用口服抗生素或使用耳滴劑可以控制的情況下,可以不需要外科手術的治療;但若是其漏的情況較嚴重且頻繁、聽力喪失明顯、為了控制感染(將耳膜補起來也是預防感染的方法)、避免併發症、以及儘可能恢復聽力時,外科手術是唯一的選擇。尤其是有下列三者之一的情形,手術是絕對必要的:一是已出現併發症時;二是有膽脂瘤、骨炎或腐骨組織形成;三是內科治療無效,表示有病變存在且須以以手術方式才可去除時。換句話說,大部分的慢性中耳炎可能都需要手術治療,而膽脂瘤則需要手術的機會更高。

慢性中耳炎的手術主要分為耳內切開以及耳後切開兩種進入方式,其適應症以及限制並不相同,需由耳鼻喉專科醫師視病人的情況加以選擇,二者並無絕對的好壞。而不論由耳內或耳後進入中耳,手術的目的在於清除中耳以及乳突腔內的病變組織,檢視聽小骨的破壞情況以及運動固著情形,必要時必需施以聽小骨整形術,最後檢視耳咽管通暢度,再將耳膜的破洞以病人本身的皮下組織或肌膜或是自費一才予以修補。因為目前藉由顯微鏡或是耳道內視鏡的輔助,使手術的安全性以及成功率大大提升,術後保持傷口乾淨,定期回診做局部治療。

◎結語

  因為抗生素的進步,慢性中耳炎的併發症已大大地減少,但是惱人的耳漏常常會造成病人社交上的困惱,加上可能因聽力的減退造成溝通上的障礙,生活品質自然明顯下降,配戴助聽器可能效果不佳、助聽器更會因為持續耳漏造成損壞,其實了解慢性中耳炎的真正原因,才能更配合醫師的治療,輕鬆地面對疾病並治癒之。